●建言献策●
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由于失去父母的庇护,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教育成长,由此还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生活缺乏照顾以及面临身体健康等问题的威胁,据调查,近10%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基本都要靠自己,生活得不到保证,而隔代监护或亲戚朋友监护的留守儿童也经常由于祖辈年事已高、兼顾农活、家里孩子多等原因而得不到很好的生活照顾。二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好、在校表现不优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占到了88%;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三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很多留守儿童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极易出现心理异常;同时,由于很多父母只重视物质照顾,缺乏心理沟通,很多留守儿童还出现价值观扭曲,目标模糊等心理问题。四是安全问题,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占第一位的是流动儿童,占第二位的是留守儿童;近两年,留守女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针对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一是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二是要求学校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建立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结对帮扶、沟通交流、寄宿优先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是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救助中心”,要求学校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早化解心理危机。四是在县市及乡镇政府部门建立“留守儿童关心爱护工作委员会”,在各村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工作组,明确人员、任务和责任,对每个留守儿童都要做到责任到人、监护到底、关爱到位;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中来,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保障、心理辅导、精神抚慰、安全知识教育等服务。五是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高考制度,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等,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的教育门槛,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要允许留守儿童到他们父母工作的地方去,跟父母一起生活。这是需要当地政府解决的问题,但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件好事,因为能把成熟技术工人留在当地,对创造GDP价值也是一种回报。
另外,中国的经济均衡发展也需要政府提上日程,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政策支持迁到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让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在当地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掉,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文/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