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抽差报告,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依然在下滑。
一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继续下滑的抽查结果发出警示:由于评价机制的缺失,体育正在成为大学教育相对薄弱的一环。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20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及经验交流会议上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工作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有没有位置,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根据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抽差报告,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依然在下滑。
“这一方面是由于高中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减少,另一方面则是高校没有针对体育的评价机制,导致大学生群体对参加体育课和增强体育锻炼的集体忽视。”王登峰说。
王登峰说,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下,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关口,决不能忽视体育,而应运用体育文化,营造更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倡导增强体质、幸福一生的理念。
北京大学体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体育测试管理、阳光长跑管理等创新形式,开展了学生体育锻炼评级。一名学生在四年中,可以在体育课基础上参与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多项体育项目的评级。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目前北京大学152个学生社团中,有体育社团53个,其中65%的社团每周都要安排一到两次活动。
记者也在会上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正在通过引入测评、鼓励社团等形式,为体育教育注入活力。
据悉,教育部将于近日推出高校文体对抗赛,希望以此提升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