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时评作者
据《山西晚报》等媒体6月10日报道,“作为山西交警最大的‘官’,我要说声对不起。但光对不起不行,以后要对得起,就是不能让我的民警再‘欺负’车队和司机。”6月9日,山西省公安厅交管局邀请百余名基层运输业者,就公路“三乱”问题开展恳谈,该省交管局局长尹喜平对此前存在的民警违纪问题向业主致歉,并在会上不止一次地表示将为司机们“撑腰”。
在公路“三乱”仍是一个现实中不容否认的问题的情况下,司机们的“腰”,确实需要“撑”。可是,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官”的身上,不管这个“官”职务有多高、决心有多大,都很难让人乐观起来。
一段时间以来,山西一些交警利用手中权力进行乱收费等,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央视对此专门作过调查曝光,一些领导干部还因此丢了乌纱帽。可以说,约束好交警队伍中的“执罚”创收思维,让广大司机不再遭受害群之马的侵犯,确实是山西交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省公安厅交管局局长尹喜平直言自己是山西交警最大的“官”,表态要为司机们“撑腰”,声言“哪个交警敢给你(指不送钱的司机)穿小鞋,我来收拾他”,自然显得颇有正义感和魄力。但非常遗憾的是,一人的狠话,终究不如制度的保障令人放心;一时的“铁腕”,终究不如常态的保障来得可靠。
尹喜平局长的表态,以及与此配套的将私人手机号码公布,向业主和媒体发放微博、短信、qq举报渠道等等,都是在走“以权治乱”的路子。事实上,当地一些交警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借助的也恰恰就是手中的权力。如此以权治权,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暴风骤雨式的效果,可上级权力拥有者出现懈怠时怎么办?领导易人后出现人亡政息又该怎么办?秉承长官意志的治理的脆弱性,就在这个地方,因此“人治”历来难持久——即使如包公、海瑞,一人之力又能救几人?天下苍生,需要的是吏治清明时代,而不是指望碰上一个青天老爷。
最重要的是,吏治清明最终需要依赖制度的保障。就公路“三乱”的治理而言,它不能因为上级官员的重视与否,存在宽与严之分;而唯有通过一以贯之的法律纪律要求,通过全方位无空隙的监督制约,通过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真正让交警从上至下都敬畏高悬的法纪、敬畏手中的权力、敬畏无处不在的民意。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长官与其以自己为制高点对下属展开严管,不如把自己的权力也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权力始终在受到制约的轨道中运行,使权力拥有者哪怕想对下属加以放纵也不可得,这才是对百姓最为有效的“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