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则“深圳地铁将设头等车厢,票价翻倍保证有座”的新闻让许多网民哗然。报道说,继推出日票后,深圳今后将设地铁VIP头等车厢,设坐票制。在未来的11号线上将增加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乘客的不同需求,如特设行李架的车厢和买双倍票可有座位坐的VIP车厢等。(见昨日《南方都市报》)
主事者的初衷,是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其中包括一些档次稍微高一些的服务。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主任赵鹏林透露:“我们要让公共交通也能满足档次稍高一些的服务”,“尤其是一些远道而来的乘客,通过提供坐票服务,让乘坐地铁也能享受到非常舒适的体验”。
这则新闻后被证实为虚惊一场,先前报道有断章取义之嫌。实际上,采取不同票价设想的地铁线为深圳机场快线,两节头等车厢可以放行李,六节普通车厢和其他线路同价,也属于通勤快线。而在其他一些城市如香港地铁,早已设置了静音车厢,通过差异性服务、分层票价来满足不同地铁乘客的需求。还有一些城市交通设施,例如曾经的台北捷运、现在的新德里地铁,通过“女性车厢”来对付日益猖獗的“电车痴汉”,这些车厢则完全免费,无论效果彰显与否,都体现了公营机构理应有别于逐利性企业的特点。
不过,深圳地铁设置VIP车厢,“虚惊一场”体现出的公众心态却值得玩味。不少人一听到“加价”二字便火冒三丈,怒火来自平日里对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尤其是垄断性行业日益“VIP化”的不满。君不见,如今各大银行为节省成本计,现金业务窗口日益减少,你上银行取个钱要等上半天,急火攻心之际见怀揣金卡或白金卡者,不紧不慢,后来先到,此情此景,佛也有火啦!公立医院设VIP病房、机场设VIP室……凡有饮水处,皆要分出个三六九等,美其名曰“差异化经营”,实则以垄断之地位,为公共资源权贵化推波助澜。
假如公共资源分配充沛,差异化经营也没啥问题。本人在国外搭过不少地铁,地广人稀处,悠哉游哉,别说买VIP票,就是逃票也大有人在。VIP车厢,只见过孕妇、推婴儿车的夫妇专用车厢。VIP应以非营利为导向,不能挤占公众资源,这是常识。而就中国目前国情而言,盲目“VIP化”,只会放大非VIP,或者消费不起VIP的消费者尊严受冒犯的感受。差异化,应是普遍尊严之上的差异化,就你地铁车厢日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关门基本靠推。普通人尊严全无,VIP的尊严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