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人人缴社保,应无差别对待 返回首页

人人缴社保,应无差别对待

时间:2012-08-24 11:12来源: 作者:收藏

本月起,广州市正式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今后,年满60岁的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都能领取到退休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敏表示,广州“真正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社保”、“城乡”、“全覆盖”,几个关键词之所以令人瞩目,在于文字背后社会意义之重,社会保险(简称“社保”)作为民本社会的生存底线,让人可以在面对诸种无助时拥有可预期的踏实。于国家层面的规划中,“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是屡被宣示的施政承诺,各地的相关努力也均在提速。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已初步形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保制度框架。

“城乡养老全覆盖”政策需要明确的,一是养老与社保的范围,养老保险先期实现全覆盖,希望可以为社保(尤其是医保)全覆盖的实现探路;其二则是城乡并轨的平权意义,告别此前在养老保险上城乡居民的差别对待。

广州所实现的“养老全覆盖”,作为社保全覆盖目标的关键一步,有其指标性意义。《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之前,已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包含了城镇职工、城镇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农转居等多个类型,却并未涵盖“有本市户籍、年满16岁以上、不符合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未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所有非从业城乡居民”。而这部分长期无法进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居民,其生活窘境、谋生艰难,往往也更加令人心生酸楚。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允许这部分人长期身处最底层、无法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对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质量所提出的要求。让政策阳光关照到所有人,特别是最需要关照的那部分群体,新办法的施行于此处给人宽慰。

养老“全覆盖”的关键,还在于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待遇并轨。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推进的养老保险覆盖,仍然呈现“区别城乡,不同对待”的模式,即采用以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为主的城乡分治。而城乡待遇的差异,于中国社会保障而言更是长期存在的事实。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保障乃至社会福利的进程,便始终呈现群体缺位和福利早熟并存的尴尬———一边是农民群体长期无保障,另一边却是城市居民的福利保障成为某种阶层优待。

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从无到有或算进步,但现行城乡养老的双轨体制仍有亟须大幅度改进的空间。虽然二者在养老金结构上大抵实现了趋同,却在保险政策和财政补贴比例等方面显现出很大区别,政策差异背后的制度碎片化,使得城乡居民的权利体验差异依然明显。近些年的城乡平权努力,旨在逐步打破并最终消灭这种国民待遇的不平等。包括广州在内的多地开始实践养老保险的城乡并轨,是另一种基于区域不平等现实而进行的权利“全覆盖”。

社保全覆盖的目标需要一步步实现,相较于养老而言,医保全覆盖对城乡居民的生计影响,或有更重要的意义。相较于养老的远期规划,医保的“时时亟须”昭示其迫切性,“因病返贫”现象的普遍存在让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质量极其不稳定。“养老全覆盖”之后的“医保全覆盖”,而且是城乡并轨层面的全覆盖,可能会更值得期待。

社会福利与权利的公平、公正,投射于当下社会,包括但不限于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各类平权诉求,同时还有由“养老”到“医疗”、再及其他,保障范围上的“得寸进尺”。除此之外,则可能还有基于“退休双轨制”而出现的另一层有待戮力打破的平权障碍。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与企业人员退休,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前者“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且实际高出企业退休人员数倍的优渥待遇,近年来频遭热议。

相较于全民覆盖、城乡平权而言,社保领域的“全民平权”显然成为下一步亟待推动的制度革新。不同社会身份(或单位属性)的社会成员,绝不应再继续目前这种社保层面的差异遭遇。人人缴社保,参保档次的选择是个人自由,但国家补贴政策对公民的无差别对待,则应当成为不能僭越的社会底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