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一度的备春耕季节,到了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时候。可与往年不同的是,农业生产资料营销点,没有车水马龙的气氛,显得冷冷清清,探其究竟,原来事出有因,到目前,还有很多农民的“定盘星”没打准,种啥农作物还八下没一撇。
众所周知,2015年秋季,突然传来玉米降价的消息,起初,农民们并不以为然,等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才发现每市斤真的比上年少卖一两毛钱。同时还得到可靠信息,从2016年开始,玉米退出保护价,全部推向市场,玉米价格继续下滑的趋势已经定局。这对于多年来一直大面积种植玉米,靠卖玉米增加家庭收入的农民来说,无异当头一棒。农民们通过算细账,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玉米价格上不来,种植玉米就是个赔。不种玉米,种啥呢?除了种植水稻的农民外,几乎所有种植旱田的农民都“蒙圈”了。
近日,笔者来到依安县依龙镇东风村农民商保金领办的依安县鑫实业现代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访得知,2015年,这个合作社种植5100亩玉米,总产2800吨,可以说收成不错,玉米品质属上乘,但由于每斤仅卖0.62元,比2014年每斤少卖0.16元,少卖89.6万元,差不多等于合作社的纯效益,虽然没赔上,但也没剩啥。当我们问及2016年种啥时,商保金苦笑了一下,显得一脸的无奈,回答是:还在道上走着呢。据了解,类似这样没定准种啥的种粮大户不在少数。
尽管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给农民出主意,指出路,变玉米种植为粮、经、饲多管齐下,可看不见,摸不着,农民们就象“猜闷儿”似的,不解其意,合计来合计去,觉得种啥都不把握,种啥都害怕不值钱。面对农民们彷徨、困惑的现实,各级政府,尤其是身处农村、农业最前沿,与农民朋友朝夕相处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领导和干部们,亦应尽快做出反应,通过各种渠道网罗种植业信息,摸准行情,将种啥、咋种,直接告诉农民,给出精准答案,不能只给“谜面”,不给“谜底”,切记光喊种植业调整口号,没有实质性具体内容的工作方式。要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将2016年的种植业真正调出高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