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资讯 > 威胁利诱——电信诈骗的鬼把戏 返回首页

威胁利诱——电信诈骗的鬼把戏

时间:2012-06-13 12:31来源: 作者:收藏


本报记者 胡洪月
  早晨醒来,您发现电话上有个未接来电,打回去才发现是个套话费的圈套;
  莫名接到一个“熟人”的电话,聊了几次后他让你给他汇点钱,这钱能汇吗?
  农忙时,接到远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老师”的电话,声称孩子突发疾病需要钱,给了您一个银行卡号,这钱该不该给?
  为人处事小心谨慎的您,突然接到“法院”传票,这到底咋回事……
  电话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莫名地增添了很多烦恼。令人不禁心生疑问,电话号码咋让人那么没有安全感?面对电话诈骗,我们该如何应对?请关注专题《当电话响起……》。

  近日,记者在读者中发起了一次“骚扰、恐吓、诈骗电话大曝光”活动,很多读者向记者诉说了发生在他们自己或亲朋身上的电话故事。从读者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此类电话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并希望通过自身发生的故事给其他读者一些警示。

“你得罪人了,有人花钱找你麻烦”

  3月21日,在家无事,我在网上闲逛,忽然,手机铃声欢快地唱起来,我麻利地掏出手机一看,映入眼帘的是“辽宁松原”,心里纳闷:我那儿没有认识的人啊,会是谁呢?摁下接听键,一个男声传过来:“你是xxx吗?”我不假思索地答:“是啊。”当时心想: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只在工商局注册合作社时留下过这个号码。
  确认了我的身份后,只听对方忽然换了腔调,恶狠狠地说:“你给我听好了!你是在泊头住吗?你这个人办事不地道,你得罪人了,有人花钱找你的麻烦。”我一听先是一惊,脑子飞速运转,因为我不止听一个人说接到过这样的恐吓电话。我思索了一下笑着说:“我一个家庭妇女能得罪谁啊,我总没得罪您吧,你想干啥啊?”他更加恶狠狠地说:“我看你是不想往事情上办了,人家出钱,我出弟兄,这些弟兄们都在你家附近呢,你告诉你的老公和孩子小心点!我不说了,你挂电话吧!”我说:“别挂电话啊,我听着呢,你的弟兄们在哪儿呢,我怎么看不到,请他们来家吃顿饭吧,我请客。”这个人气急败坏了:“你的家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呢,小心你老公和孩子,我的弟兄见到他们就会让他们出血的,哼!”他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心里特别生气,拿起电话咨询了几位朋友,除了有一位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提醒我报案以外,其余的朋友都说:“别理他,不过这些天你真的要注意些。”我把这件事情和老公说了,让他和孩子不要大意。为了防止再接到这样的恐吓电话,我又申请了一个新号码,注册合作社时在工商局留下的号码只接听熟人的电话,如果有人问我:“你是xxx吗?”我会直接回答:“不是,你打错了……”
  现在事情已过去两个多月了,生活一切照旧,可以确定先前是不怀好意的人通过不正当渠道得到了我的信息,想通过电话恐吓达到他们诈骗的目的。  沧州泊头市西辛店乡政府 范俊华
  ■编后: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面对那些扬言要让人见血的人们,不要跟他们发生过多语言攻击行为。像上文中的读者表现得就很机智。如果让这些靠吓唬人骗钱财的人得逞一次,他们会变本加厉地骚扰你。这种事上,钱保护不了自己,该报警报警吧!

“学费丢了,手机也丢了。快打钱过来。”

  今年正月十七上午十一点左右,我到邮局寄信,看到同事张兰在门口紧张地打电话,额头上都出汗了。
  见她挂了电话,我忙上前向她:“张姐,这是咋啦?”张兰看见我,心急火燎地说:“可出大事了,俺闺女今天早晨刚刚坐车到秦皇岛上大学,在火车上将6000元的学费和手机给弄丢了。这不,跟她一块去上学的同学用自己的手机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赶紧将6000元现金打到这个账号上。”张兰一边说着,一边拿那个账号给我看。
  在交谈中我得知,张姐已经着急坏了,丈夫正在上班,也不能抽时间过来,就让张姐看着处理。从没遭遇过这种事的张姐,已经乱了方寸。
  凭我的经验,这件事有蹊跷。于是我继续问张姐:“是否向女儿打电话查询此事?”她怔了一下:“女儿的手机不是丢了吗?咋能联系上啊?”
  在我的坚持下,张姐拨打了女儿的手机,电话竟然通了。从电话里得知,张姐女儿根本就没有丢钱,也没丢手机,正在赶往秦皇岛的火车上!
  而当张姐说出刚刚发生的事情时,女儿告诉张姐:“刚才邻座一位陌生男子借用了她的手机,说自己的手机没电了。”
  原来,男子借手机是假,记手机里的号码是真。弄清真相的张姐这才如释重负,并一个劲地向我道谢,举着手里的银行卡说:“要不是遇上了你,我正准备将6000元现金打过去呢!”
 石家庄平山县南甸镇北庄村 曹庆华 樊军会
  ■编后:除了以上这种现象,骗子还经常谎称被骗目标的孩子或亲人突发疾病或车祸,急需打钱办理住院。更有甚者,还拿出模拟的电话录音来吓唬人,假装绑架,让人毛骨悚然,情急之下被骗人也无法辨认声音的真假。
  遇到此类诈骗电话的时候,接电话的人一定要冷静,尽快与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好朋友或亲人取得联系,核实事情的真假,不要盲目打钱。

“猜猜我是谁?”

  有一次接到一个不认识的电话,南方口音,上来就直呼我的名字!
  “是李军杰李总吗?你好啊!”
  我问:“你是谁呀?”
  “你的老朋友啊”
  “到底谁呀?”
  “广东的老朋友啊,连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哎呀,李总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我浙江倒是有几个客户,广东啥时有的朋友?肯定是我的个人信息又泄漏了。经常受这种人的骚扰,什么退税的、中奖的、替人办事的,什么骗子都有,今天又来了个装老朋友的。奶奶的,还不是想法骗我俩钱花!于是,我决定先试探一下。
  我:“你是广东的老张吧!”
  对方:“对呀,对呀,对呀,看看,我说你贵人多忘事嘛,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我:“对不起啊,老张,我还以为谁和我开玩笑呐,有啥事啊?”
  对方“李总啊,我在北京出差,想顺便到河北去请请你,我做东。不成想,昨天晚上几个朋友一起找小姐被公安逮个正着,要罚款5000元……这种事又不好和家里说,只有找你这个朋友帮忙了,希望你能帮帮忙,我把账号给你发过去。”
  我一听这个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么简单的骗人把戏也想来我这骗钱?我决定和这个骗子玩一把。
  我:“老张,你母亲的癌症怎么样了。”
  对方:“哦……还是老样子。”
  我:“哎,得了这病也没办法。你爸车祸的案子结了吗?”
  对方:“哦……差不多了。”
  我:“唉,人都去了,赔不赔的也别太在意了。”
  对方:“嗯!”
  我:“强奸你老婆的流氓逮到了没有啊?”
  对方:“逮到了,逮到了……”
  我:“你儿子没屁眼的手术做了没?”
  对方憋了足足20秒种,没说出话来,把电话挂了。
    石家庄市元氏县报友俱乐部 李军杰
  ■编后:“猜猜我是谁”这种诈骗的手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电话诈骗伎俩,它利用跟机主“打太极”的方法,将错就错。先套近乎,再奔主题。
  文中的老李同志表现得冷静而幽默,反倒“将了骗子一军”。如果读者接到此类电话,冷静的同时,则没必要猜来猜去的,就让对方自己说出名字。如果对方不说,那肯定就是骗子。

“恭喜您获得西门子手提电脑两部!”

  有一天,周先生的手机上出现了这样一条令人惊喜的消息:“西门子公司为祝贺中国加入WTO,特举办手机卡大抽奖活动,恭喜你中了一等奖,奖品是西门子手提电脑两部,请速来领奖。”随后留下了咨询电话和联系人“刘先生”。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天上能掉馅饼吗?周先生当时稀里糊涂没有这样想,中了奖,高兴啊,什么都不想。抓紧时间跟那位刘先生联系,对方说他是深圳一家外资企业的公关部经理,负责奖品的发放工作,一等奖的奖品十分贵重,价值数万元,他急切地催周先生去领奖,说机不可失,离大奖兑奖的最后期限已经不远了,过期不予兑奖。“得赶快来深圳领奖,不然损失太大了。”周先生的心里一边盛开着幸福的鲜花一边这样想。但是深圳离自己住的地方遥隔几千里,哪能说去就去。能否邮寄?周先生灵机一动,便跟电话里的刘先生提出了这个要求,刘先生一听即欢,立即答应,但是他也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寄可以,必须自己负担邮资,平邮是160元,航邮需要400元,用哪种方式由领奖人自己选择。为保险起见,刘先生建议航邮。周先生连想都不想说:就航邮吧。
  周先生立即着手准备汇邮寄费,却突然发现,他的好几位朋友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息,而且已经有一位好友汇了邮费,却没有收到寄来的任何“大奖”。这些短信息五花八门,不是中了小汽车就是摩托车或者大彩电、手机,三天两头“飞来横财”,这不是太容易了吗?他猛然醒悟过来:我差一点上当受骗了。
  周先生的那位领先一步寄了邮费的朋友姓张,他的受骗经过是这样的。前不久,他收到过一则类似的手机短信,说“台湾达尔公司为庆祝美国戴尔集团产品在大陆销售超过1亿美元,特在广州举行促销抽奖活动,你是二等奖得主,奖品是价值1.8万元的进口戴尔手提电脑”。朋友信以为真,立即拨打对方电话,一位广东口音的男子煞有介事地报了一串手机号码,说这些都是分获一、二、三等奖的手机卡号,这位朋友再次确认自己的卡号是否榜上有名。然后,这位男子称,按照公司规定,中奖者3日内不来领奖,则被视为自动放弃,并询问张是否能赶去广州领奖。张表示工作忙难以前往,这位男子关切地说:“中了奖不领实在太可惜了,你把邮寄费、保险费共650元寄给我,我帮你邮寄过去。”此时,周先生的这位朋友早已被中奖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又见对方说得合情合理,未及深思,放下电话就跑去邮局汇了款。然而,十几天过去,朋友并未收到任何奖品,再拨打对方电话,话筒里传来的声音是“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朋友赶紧通过114查询台查询到戴尔公司驻广州办事处的电话,打过去一问,戴尔公司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才方知上了手机有奖短信的当。   《人民法院报》
  ■编后:跟电话通知中奖消息类似的还有:短信通知、邮件通知等,不管您以何种方式获知消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是少信吧。现在挣个钱这么不容易,何况给你钱呢?

记者后记
  你得罪人了,你孩子出事了,你中奖了……骗子的花样越来越多,电话那头传来的信息让人防不胜防!我们在痛斥骗子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谁动了我们的信息?骗子们在暗,我们在明,我们只有束手无策接招的份儿吗?
  面对骗子如此嚣张之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请关注本专题(下)《见招拆招 识骗防骗的矛和盾》。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