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资讯 > (寻找好人)进了这个门,就要对得起全家! 返回首页

(寻找好人)进了这个门,就要对得起全家!

时间:2012-07-05 17:15来源: 作者:收藏


本报记者 刘英 韩冬
好人档案
姓 名:鲍桂霞
年 龄:41岁
籍 贯:承德市丰宁县波罗诺镇老庙营村
特 征:22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患病的公婆、舅舅,关爱着残疾丈夫和智障儿子,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她的身材不高,却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的肩膀不宽,却承担着6口人的吃喝拉撒;她已不再年轻,但她的青春和大爱已经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走进鲍桂霞的家,院子很小,向阳的空地上,放着一个缺了半边沿儿的大铁盆,里边泡着一大堆蓝色、黑色的外衣;旁边还有一个小点的塑料盆,泡着一些内衣内裤。“快,屋里坐!”见有人进院,正给公公洗脚的鲍桂霞走出屋热情地招呼着。
屋漏偏逢连夜雨
  1990年,鲍桂霞和比自己大8岁的丈夫敖华晨结婚了。初进家门,摆在她面前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公公敖春堂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走不了路;婆婆焦玉芝胃出血是陈年老病,一年365天药不离口;舅舅焦玉山精神不太好,和他们一起住。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说她傻,但鲍桂霞却说:“我来敖家是图丈夫人好、稳重踏实,只要我们夫妻俩齐心协力,一定会过上好日子。”一年后,孩子出生了,是个大胖儿子!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没多久,噩运又接连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这天,丈夫的工友从矿上捎来口信:敖华晨在施工中腿被砸坏了,成了三级残废,丧失了劳动能力。鲍桂霞当场就晕了过去!没过几个月,儿子得肺炎用错了药,影响了智力,成了智障儿!一连串儿的打击把鲍桂霞快压趴下了。她说,家里这么多病人需要照顾,这么多张嘴需要吃饭,今后的日子可怎么活啊!
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
  在鲍桂霞最难的时候,有“好心人”出现了。她“开导”鲍桂霞:“你还这么年轻,还是离了再找个婆家吧,随便‘摸一个’,也比这家强啊!”鲍桂霞说也曾动过那样的念头,可转瞬间就打消了,她告诉“好心人”:“我进了这个家,就是这家的人;我进了门,就要对得起全家人!”
  从那以后,鲍桂霞就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
  每天早上,不到5点她就起床了,打扫院子,起火做早饭,伺候公公婆婆起床,照顾公婆、舅舅和智障儿子吃饭,送女儿上学,给牲畜添草喂料,去地里干活;快中午了,她急忙赶回家,为全家做饭,伺候老人吃饭,然后再去地里干活;傍晚赶回家,做饭、吃饭,为全家人洗衣服,给公婆、舅舅洗脚,照顾他们睡下……等全家人都进入了梦乡,鲍桂霞才能稍微喘上一口气。全家10亩地,从种到收,全都是她一个人干。收秋时,她借别人的小推车往家一车一车拉麦子;没有车,自己就一袋一袋往回背。提起这些往事,村主任敖华武感慨不已:“鲍桂霞自从嫁到这个家就没过过好日子,实在是不容易,她的善良和坚韧在全村的妇女都挑不出来的。”
再苦再难我都有盼头
  寒暑易节,7000多个日夜就在忙碌中过去了。邻居范库说:“他家的3个老人都快80了,该考虑他们的养老送终问题了。”鲍桂霞说,也有人告诉过她,她家符合条件,可以把3个老人送到敬老院去。可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说:“舍不得啊,在一起生活二十多年了,谁都离不开谁。我家现在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吃喝还是有的,加上镇里、村里的关心,这几年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有能力让3个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且,我现在的日子可有盼头了。”
  鲍桂霞口中的“盼头”就是她在镇小学上四年级的小女儿,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能在班里考前几名。“如果女儿将来能考上大学,接受好的教育,再苦再难我都不怕!”鲍桂霞坚定地说。
(感谢本报通讯员刘海波对本文所做的贡献)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