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资讯 > 阿勒腾也木勒乡推行乡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返回首页

阿勒腾也木勒乡推行乡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4-07-11 19:15来源: 作者: 刘慧收藏
 
 
 
    今年以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阿勒腾也木勒乡党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干部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方法,建立了乡村干部服务一线农牧群众的便民利民“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的推广实施,不仅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对基层政权核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背景与动因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矛盾日益凸现,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矛盾,在一些乡村干部身上显现了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应付差事的心态,集中体现在“身在基层却下不了基层、面对群众却服务不了群众”, 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浮在面上、效率不高,“庸”、“懒”、“散”现象严重;群众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不强,这样就造成干部面对群众时间越来越少,干群关系不断疏远,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群众知晓率不高,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群众合理诉求不畅,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以及各项工作开展阻力大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现状,在深入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工作现状和干部实际情况,推行了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走出了一条“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工作、民情一线反映、问题一线解决、矛盾一线化解、发展一线帮助”的新路子。
  二、基本做法
  (一)建立乡村干部“一线工作”网络。建立了乡党委总揽全局,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班子成员驻村联组,乡村干部驻组联户,覆盖全乡村、组、户的“一线工作”网络,即:对全乡5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共派驻82名干部,乡干部50人、村干部32人,平均每6人驻一村小组。保证了社情民意的畅通,集中人力解决突出问题和落实各级决策决议,把干部管理问题和村级组织建设进行了有机结合,把便民代理、发展农牧业、服务群众、优化管理、培养新型农牧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与自己的业务工作贯穿始终,使政策在一线贯彻、民情在一线反映、问题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帮助、服务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村队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明确乡村干部“一线工作”职责及要求。一是与村 “两委”干部坚持值班制。驻村(组)干部轮流参与村干部值班,强化了村级活动阵地的管理和使用的作用,真正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 “两委”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办事、村民议事、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信息传播、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决策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二是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干部驻村要对村务公开、涉农资金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计划生育执行情况、村干部民主评议、安居富民房建设、特困群众救助和农村低保对象评定等工作负责。帮助完善 “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制度”,由党员、群众民主决策、真正实现还权于民。三是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平台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由驻村(组)干部直接为群众办理。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民事纠纷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包括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科技知识、防灾减灾、市场信息、劳动力转移和人才需求信息、协助办理证件、小额信贷等事项。
   (三)建立乡村干部“一线工作”管理措施。一是以技能学习培训为抓手,加强对干部的学习培训,尤其是农业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培训,让干部掌握在农业农村工作,为民提供便民服务中所需的政策和技术,并把技能服务情况作为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二是以强化督促检查为手段,建立驻村(组)干部工作考核内容,实行驻组区域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乡党委成立督查组,每月分别对各村抽查至少1个组,形成督查专报上送下发,列入年终考核内容。驻村(组)工作考核分占年度工作考核总分50%。年底,组织该组党员群众评议驻组干部,述职评议结果作为驻组干部年度考核选优评先和推荐后备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以落实经费为保障,激发干部工作潜力,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保证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的顺利实施,确保驻村(组)干部认真履职。
  三、创新探索
  (一)推行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制度体现了践行党的宗旨。他们带着感情,服务在农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并与村级组织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举措,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完善和农村和谐稳定。
  (二)推行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制度体现了构建“服务型”党委、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基层干部真正“沉”下去,认真学技能,为民办实事好事,为民解难题的工作新模式,乡村干部的工作方法、服务能力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三)推行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制度体现了“三农”工作重心和力量下移的基本要求。所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乡村干部岗位前移到村、到户,在第一线指挥,掌握第一手情况,在第一线解决问题,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和谐;在第一线作战,与群众肩并肩,同患难,齐心协力搞建设;在第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交融;听民意,发展在一线共谋;成效在一线凸显。
  (四)推行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制度体现了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基本要求。乡村干部通过走千家、访万户,深入群众,打成一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树立公信,赢得公认,进一步增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通过干部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培养和带好村“两委“一班人,可以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掀起为民办好事实事高潮。驻组干部针对群众存在的困难,纷纷争取各方面力量加以解决。有的帮助群众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有的鼓励群众创业,有的帮助解决群众在创业中贷款,有的为残疾人代办残疾证等,有的为群众咨询计划生育政策、建房占地政策等。今年以来,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全乡82名干部召开各种群众会210余次,参会人数2300多人次,民情调查1200多户,走访群众4200多人次,摸底登记各类台帐1100余份,发放民情联系卡2100余张,汇总梳理出共性的问题7条。宣讲强农惠民政策48次,召开党支部会议52次。
    二是党组织、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实行干部驻村便民利民服务后,要求干部必须定期到活动场所办公,集中解决相关问题,为群众代办相关事务。干部到村开展工作时,负责接访群众,处理日常事务,村委会“有庙不开门”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建立党建示范点、党员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制度,加强党员实践锻炼。全乡确定党建示范点2个,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7个,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10户,以现身说教的形式,向农牧民传授自己的经验技术,为党员树立了榜样。进一步完善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帮带工程”。有30人通过帮带,专业技术能力有明显提升。有56名帮带对象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加强后进村队管理。针对后进村的实际情况,乡党委指派1名党委委员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1名干部到村挂任支部副书记,来帮助解决该村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三是维稳工作更加有力。截止到目前,开展集中宣传活动6次,发放各种法制宣传资料3000多份,入户宣传560余户,重点宣传宪法、社会治安、道路交通、消防、宗教管理、信访、等法律法规、政策及反邪教知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乡村两级联合调处,力争小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全乡共排查调处关于家庭、土地、草场等各类矛盾纠纷8件,调解成功率100%,无涉法涉诉案件和上级交办案件。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维护社会稳定氛围。
    四是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工作稳步推进。干部周转房宿舍、阿勒腾也木勒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乡政府锅炉房,江阿布拉克村文化室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投工投劳2800余人(次),拆除危旧房屋23栋,绿化庭院200户,种果树和风景树4200余株,种植蔬菜23.3亩、庭院鲜食玉米13.5亩,修补围墙2.3公里,新建砖围墙10公里,花墙2.7公里,拆除旧围墙3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20幢、帮助农牧民协调贷款1200余万元。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