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安镇、民乐镇、建民乡等玉米主产乡镇,现场查看并指导农民玉米科学储存。在现场,技术人员对农民玉米科学储存提出几点建议。
玉米脱粒前:一是码长形趟。选择较坚硬的平整场地,打好底垫,底垫高度20CM以上。玉米穗尖朝里、尾朝外,码长趟,码趟宽度应该掌握在1.2米-1.5米为宜,超过30%水分,最好码1.2米以内。二是码圆柱形堆。需要垫底离地,玉米穗尖朝里、尾朝外,按圆形码放成堆,一般以直径1-1.2米为最好。三是上栈子。用向日葵杆、高粱杆或玉米杆打成帘子,做成圆形或长方形的栈子,里面填装玉米穗,栈子不能过大,直径最好不超过1.5米。四是搭玉米架子。对数量较大的,可以采用钢材或木材搭建较为坚固的玉米架子进行离地保管。
玉米脱粒后:一是要视玉米水分状况,合理确定脱粒时间适时脱粒。二是要在脱粒前,要将生霉棒、未熟棒甩出,把瞎尖子掰掉,单独脱粒,单独储存,以免好次互混,影响整体质量。三是脱粒后要避免大堆存放,把握好市场行情及时出售。自留过夏的玉米必须把水分降到14.0%以内,再过筛除杂方可入仓储存。
同时,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一是玉米穗在上趟、上堆、上栈之前,必须去净玉米苞叶,挑出青穗,防止大堆发热霉变。
二是上趟、上栈前,必须打好底垫,避免玉米穗和地面直接接触。打底垫的材料主要用高粱杆、玉米杆、向日葵杆等硬杆,千万不要用塑料薄膜作为底垫,因为塑料薄膜密度大、不透气。
三是要准备一些防雨材料,遇到雨雪天气,要及时进行苫盖。但不可用塑料薄膜长时间苫盖,雨雪天过后要及时撤去苫盖物,保持通风,防止生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