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15”后,市消保委向市民公开征集消费领域“霸王条款”,共收到“霸王条款”与企业不合理做法的相关材料近500件,涉及婚庆服务、旅游、美容美发、健身、预付型消费、家庭装饰等20余个行业与领域。近期,市消保委通过媒体对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领域进行系列点评,提醒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维护自身权益。首项提醒聚焦婚庆行业。
统计显示,上海今年预计有15万对新人结婚,婚宴资源相对稀缺,“一桌难求”的市场下,有的酒店就借机把“霸王条款”和不合理做法强加给消费者,比如设置过高的定金和违约金、捆绑搭售婚庆服务等。而婚庆公司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合同陷阱,逃避违约责任。消费者往往被蒙蔽,在合同上吃亏,事后还难以维权。
消保委提醒,在婚庆消费中,一要 “重约定”,对于消费金额较大的婚纱摄影、婚礼庆典和婚宴等项目,消费者一定要与商家签订合同,详细约定服务内容,格式条款应注意看定金、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公平合理。二要“多比较”,货比三家,不轻信一面之词。三要“细算账”,特别是要注意商家在增加项目报价中的水分。此外,消费者也可提前查阅《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和本市的相关示范合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