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消费指南 > 淮安工商局:留意美容商家“隐形陷阱” 返回首页

淮安工商局:留意美容商家“隐形陷阱”

时间:2012-07-02 14:34来源: 作者:收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院便是将美丽升华的地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美容院并非总是充满了鲜花和微笑,一不留神,您可能就是花钱买罪受了。

  淮安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以来已收到7条关于美容院的举报与咨询,受骗消费者少则损失千元左右,多则上万元,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美容院的消费心生疑惑:到底如何才能避开消费陷阱安心享受美容服务呢?

  办高额消费卡 谨防店家人去楼空

  市区孙女士原是本着“大店才靠谱”的思想,4月中旬在大运河广场的一连锁美容院办理了会员卡,没想到才做两次美容院就悄没声息地关门了,这让孙女士很郁闷:“不是连锁的么,怎么也这么不靠谱。”

  孙女士一直不太信任街头的小美容店,那天在大运河广场看到这家店号称是全国连锁,在淮安还有近10个店面后,心动了,前后一共充值11800元,办了眼部、脸部、身体的护理。因为平常上班没有时间,也就利用晚上时间来做做美容。没想到刚做两次,就发现该美容院关门了。

  心急如焚的孙女士立马与该店的老板取得联系,老板称美容师在外培训,让她耐心等候。孙女士又等了一个星期,店面仍然没开,焦急的孙女士再次拨打该店主的号码,“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一连多次的拨打都是处于关机状态。6月初,当孙女士再次经过大运河广场时,发现该店正在装修,原来这店面已经被老板盘出去了。这下,孙女士彻底懵了,“眼看着白花花的一万多元,就这么打水漂了!”孙女士说,当时在充钱时,就担心万一老板携款潜逃了,该怎么办?但是店员答复说,“我们这是连锁店,要是这个店不在了还有其他店,您尽管放心。”之后,孙女士想要与该美容院的总部取得联系,没想到该号码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借补卡捞一笔 签合同时应睁大眼睛

  不管之前办卡是否是你情我愿,还是之后的服务能否称心满意,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了,就要把这剩下的做完,不然就太亏了。但就这也不消停,这不,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朱女士最近就碰到窝火的事,她的美容会员卡丢了,美容院借机大敲“竹杠”,额外多花了3000元才能补办。

  5月底,朱女士在外吃饭,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损失相当惨重,其中就有一张美容院的会员卡,这是朱女士去年花了6800元办的终身免费护理的卡。

  丢卡之后,朱女士立刻来到位于淮海南路上的美容院进行补办,却被现场的工作人员拒绝,“这卡遗失就不给补办。”这让朱女士非常着急,当初可是花血本买的,丢了为什么不能补办呢?

  随后,两名美容师过来向朱女士推销最新的产品。一听说朱女士最近刚查出有子宫肌瘤,立刻推荐她做子宫护理的套餐,给她优惠价3000元。美容师们不断怂恿朱女士,吹捧这子宫护理有多么有效,又说这样还能补办之前的卡,挽回6800元损失。看到朱女士有些心动,美容师随即拆开了子宫护理的产品,让朱女士现在就体验一下。眼看着产品被拆开,不认账也不行。就这样,朱女士又被套去了3000元。

  朱女士回想起在美容院的种种后,非常后悔,“其实也没多大效果,就这样被忽悠得一步步越陷越深。”

  2000元办的卡退时变200元 留意商家的“隐形陷阱”

  4月中旬,家住市区的陈女士跟许多人一样,在马路上被“托”硬拉到某美容院进行所谓的皮肤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美容师不断在陈女士耳边推荐产品,不但如此,还跟老中医似的,一会说你肾不好,一会又说你肝毒多,或者说你内分泌系统有问题……反正是变着花样来让你买她的产品。经不起劝的陈女士花了近1000元,办了一张排毒卡。

  本来是花钱买美的,没想到是花钱找罪受。陈女士做完护理后发现,脸上长出了成片成片的红痘痘,还出现了过敏现象。

  美容肯定是不能做了,陈女士与店里协商退款却遭到拒绝。几经交涉之后,美容院终于同意退钱。但经过他们的精打细算后,陈女士只能退到200元。原本一张排毒卡可做48次,每次20元,陈女士只做了5次,却要按照200一次来计算,并且还强行硬塞了一瓶480元的精油,美其名曰是店里所有的顾客都必须买的。更离谱的是,当时承诺送的手部护理,却按500元也算进来,杂七杂八加起来,四舍五入后最后只剩下200元。“没办法,自认倒霉,只当花钱买教训吧!”陈女士无奈地说。

  工商部门:不贪便宜 索要凭证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12315接到有关美容院的申诉举报咨询共7条,”淮安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反映在市区淮海路等繁华地段,一些美容院以国际名牌化妆品促销活动期间“免费送赠品”、“免费作皮肤测试”等为诱饵,将消费者拉到美容院,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名牌化妆品”或美容卡。消费者一旦被拉进店内,往往“身不由己”,冲动消费或者预付一定金额后,便容易掉进店家一早准备好的消费陷阱,发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

  “一般市民碰到这样的情况,自认倒霉后忍忍也就算了。”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类纠纷通常的处理程序应是,先由消费者自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投诉到消协帮助调解;再解决不了的话就可以申请仲裁;最后打官司,走法律诉讼途径。“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纠纷可通过调解解决。”

  该工作人员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免费美容”有时是某些美容机构设置的幌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因贪图便宜吃大亏,对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应当坚决予以拒绝;在接受美容服务时,要索取发票或信誉卡,最好能在购卡时补签一个有关退卡、补办、挂失等后续问题的合同,以便出现纠纷时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留意商家玩“文字游戏“,从而为消费者日后维权设“绊子”;在难以确定美容院资信状况时,消费者不要贪图折扣而购买大额的“预付费”项目,以防有些“黑店”圈钱后关门溜之大吉。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