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消费指南 > 质检总局:345批进口食品不合格 返回首页

质检总局:345批进口食品不合格

时间:2013-01-24 17:22来源: 作者:收藏
  部分国产食用炒货被检出强致癌物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2012年11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食用油、肉制品、炒货坚果食品等28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情况。"东北纯"笨榨熟豆油、"八旗"大豆油、"鸿英"炒货老奶奶花生分别检出了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均是强致癌性物质。

  2686种抽查品263种不合格

  质检总局近期组织了涉及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等28类产品的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2615家企业生产的2686种产品,263种产品不合格。

  在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质量安全中,经常要吃的食用植物油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等180家企业生产的180种产品。很多人担心盛装食用油的塑料桶会析出一些有害物质,对此检测机构还检测了180种食用油的溶剂残留量,均没有发现问题。

  从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吉林市天下粮仓工贸有限公司"东北纯"笨榨熟豆油(5L/桶)、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八旗"大豆油(1.2L/桶),均发现了致癌物苯并(a)芘超标,实测值是标准值的2到3倍。

  苯并(a)芘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是致癌物及诱变剂。资料显示,过氧化值超标是指食品中油脂氧化,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易对肝造成损伤,严重超标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18类345批进口食品不合格

  2012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345批、化妆品8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8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特殊食品类、糕点饼干类和酒类;不合格产品来自32个国家或地区;标签、品质和微生物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来自4个国家或地区,不合格原因为污染物、货证不符和证书不合格。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

  另外,2012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697 种37822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24种3872次,一般有害生物1573 种33950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新闻快评: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抓"芝麻"

  朱立毅

  几批食用油和炒货日前被国家质检总局检出致癌物超标,与之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酒鬼酒、农心方便面等食品相比,这次涉及的产品多为小企业的小品牌,销售区域有限,但食品安全无小事,问题食品要抓"西瓜"也决不能放过"芝麻".

  也许众多消费者从未听说过质检总局通报的这些食品,但在农贸市场、街边小摊、农村集市上,有众多类似的"陌生"食品。

  来自质检系统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已达到46万多家,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超过70%.

  与大商场、大超市中的大品牌不同,这些食品可能不会被频频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下,而消费者往往也不会对这些食品投以太多目光。更重要的是,与大品牌相比,小企业失信的代价有限,一旦被查处,他们往往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另起炉灶继续开工。

  因此,在下大力气防范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同时,监管部门必须花费更多精力,琢磨更多手段,本着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解决多、小、散的食品安全"芝麻"式问题。

  元旦已过,春节将近,全国正在进入食品消费旺季,监管者更应严格监管、防微杜渐,有效守护消费者的饮食健康,让公众安心消费,开心过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