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一:先交钱后看货,忽悠消费者“自愿”换货
对于事先确定购买电脑型号的消费者,有些不良商家,先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并要求消费者先交钱后看货。但当消费者交完钱后,商家就以消费者购买的机型配置低、速度慢、不能玩游戏等借口,诱导消费者另外加钱购买其“推荐型号”的电脑,并声称推荐的电脑性能更好,性价比更高,消费者往往听信商家的虚假宣传花高价购买其推荐型号的电脑。但事后消费者却发现,所购买的电脑实际性能要比商家说的低很多,价格却比市价高出许多,上了黑心商家的当。但因消费者缺乏证据致使投诉难以处理,导致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如消费者赵某在三好街某电脑城看好了一款某型号4200元的电脑,被销售人员告知先交钱后拿机器。拿到机器后,该销售人员让一同行帮助安装电脑程序。在安装电脑程序时该同行一再说该电脑如何如何不好,配置低,不能玩游戏,诱导消费者换个机型,在他的诱导下消费者又看了别的机型。这时销售人员说需加价600元,可更换另外一款高配置高的电脑。可是到家后却发现该款机型在中关村报价仅3199元,并且配置要比自己原先选定的低得多。
手法二:混淆产品型号,弄虚作假谋取暴利
有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电脑专业知识的缺乏,混淆概念,把一些低配置的电脑宣称为同类高配置产品,借机获取高额利润。如消费者任某在三好街某电脑城购买笔记本电脑,和商家的销售人员说好,要某品牌I7处理器的,销售人员介绍推荐说: A8处理器要比I7处理器的好,并且告知消费者I7处理器的电脑已经下架了,A8是新款。最终消费者花5000元购买了A8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消费者回到家在官网上查询,发现并不是新款,而且报价才3999元,显然被忽悠受骗了。
手法三:隐瞒电脑的真实信息,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
还有的不良商家在推销电脑时,利用消费者对电脑知识掌握得不多,采取隐瞒电脑的真实信息、虚假宣传等手段,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如消费者蒲女士在三好街某电脑城看好了一款配置为4G内存,i5处理器,750G硬盘的电脑,经销商看了该配置后,强烈推荐其加价550元购买他们的团购机型。由于消费者不懂电脑,就现场咨询同学,经销商请求与该同学交谈,他只告诉该同学将CPU从32位换成了64位,单显卡换为双显卡,其他下降的参数并未说明,让该同学误以为其他参数没变,同意消费者购买其推荐的机型。可是当蒲女士回到学校后才发现,除了CPU外,其他电脑参数均下降。还有的商家利用消费者到柜台付款之时将低配置的电脑偷偷更换包装箱内的电脑。当消费者回家发现电脑已经被人调包时,再想找商家理论,往往无法提供出有力的证据,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手法四:购货凭证填写不全,消费者事后难以维权
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经销商往往在提供给消费者的购货凭证上只简单地载明“电脑”和“价格”,而事前有关产品性能好、价格低等方面的介绍均没有书面材料而成为口头承诺。对于索要正式发票的消费者,经销商或称“发票没有什么用”,或要求消费者另付税款。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由于没有书面材料证据,经销商百般抵赖,消费者维权难。
为了避免以上消费纠纷的发生,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建议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
一是事前做好相关信息了解。在购买电脑之前,最好先上官方网站或者专业IT媒体网站看看,了解一下产品的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货比三家谨慎购买。选购电脑时,最好多走几家经销商进行比较。特别是销售人员推荐自己不熟悉的其他款产品时,不要听信商家的花言巧语,多咨询勤比较,在切实了解该款产品的性能后再确定购买。
三是当场开箱验货核实信息。在购买或要求商家送货上门时,要根据产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仔细核对电脑的型号、主机序列号、配件序列号;配置单与内容物、赠品等是否齐全;是否原装、如何保修等,以防上当受骗。
四是索要凭证及相关资料。交易完成后消费者一定要索要购货发票,并仔细查看和核对发票所载明的电脑品牌、型号、配置、价格、购货时间等信息是否与自己购买的商品相一致;同时还要索要并保存经销商事前有关电脑性能等方面介绍的宣传单等书面材料以便事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