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温一步步逼近的当下,清凉爽口的刺身往往能虏获众多食客。鱼生,绝非日本人的专利。在广西横县,淡水鱼生已有不短的一段历史,人们就地取材,选用最平凡不过的草鱼,去骨切片,蘸酱而食,啖其甜,品其鲜。最近,这样的吃法也在广州周边悄然兴起。在这样一场颇具美感的淡水鱼生盛宴中,人们品尝的岂止鲜甜,还有艺术风味。
餐桌上绽开冰雪梅花
鲩鱼,对于广东人而言,似乎和刺身关系不大,弹性十足的脆肉鲩多半用来下锅汆烫,但实际上鲜味却略有不足。真正保留鲩鱼鲜味的做法,其实就是看似简单直接的刺身,入口细细咀嚼,弹牙之余,鲜味开始在口腔中上蹿下跳,鲩鱼刺身,惊喜就在此。
在广西横县,生鱼片是一道接待贵客的大菜。和大城市里看到的深海鱼刺身不同,当地人用的是最平常不过的草鱼,吃草长大的草鱼肉质清脆、结实,不失鲜味。最地道的吃法,则是将新鲜草鱼的腹中掏空,骨肉分离,将白肉切成薄片,再将背脊上的红肉切成小块。再将白色摆成一朵绽开花朵的形状,红肉则作为花的叶子和茎部,看上去像似一朵盛开的白梅。看似美丽的卖相,其实在此之前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处理。比如,鱼在被宰杀之前,需要在清水中饲养几天,待其泥味去尽后再宰杀,接着再从鱼尾和鱼鳃处放血,放血的同时,还需要将鱼挂起,这样鱼肉才会保持嫩白的光泽。另外,厨师在切片上盘时,也不能让鱼肉沾水,鱼在宰杀时也不宜用水冲洗,这样才能保持鱼的鲜味却不腥。而只有经过细致入微的处理,当这朵冰雪梅花入口时才会鲜美爽口,不叫人失望。
特制“伴侣”的妙用
在横县的鱼生大排档中,搭配鱼生总少不了一种特制酱料。这让对饮食颇感兴趣的张文敏和他的朋友袁老师颇为好奇,这种当地人吃鱼生时必蘸的酱料是什么?经过刨根问底的打探他们才得知,原来蘸酱中含有十多种材料,包括柠檬、洋葱、辣椒、姜、酸、荞头、芝麻等等,调制出来的酱汁带着甘酸香辣味,在提鲜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这也就是缘何当地人在吃淡水鱼刺身时必须搭配这类蘸酱的原因。
张文敏将这一套吃法搬到自己在花都开的日日捞四季火锅店中,不仅将花样的造型搬至餐桌上,还将这一味地道的酸味秘制酱汁与之搭配,好让食客们体验到淡水鱼刺身伴酱的各种鲜与爽。
喜好鲜爽河鲜的岂止横县人,佛山顺德人对鱼生的喜爱有过之而无不及,至鲜美味,总是和现杀的活鱼有关。只是,与广西人偏好用酸辣来提鲜的做法截然不同,顺德人更喜欢在鱼生上浇点油,再拌上一些姜丝,芝麻,撒上一点盐,入口咀嚼,鲜味来得更为直接纯粹,如果说酸辣能让鲜味在口腔中上蹿下跳,那么这样的吃法则让鲜味安然地在舌尖慢慢游走,让人体味一份温柔细腻。
实际上,除了蘸酱作为生鱼片的“伴侣”,紫苏、鱼生草等等香料也可以作为搭配,令鱼生的口感口味均变得更具层次,鲜味更具说服力。
张文敏称,传统的吃法是将鱼生和蘸酱分开,一来不破坏鱼生的美观,二来食客可以自由选择口味。但据他透露,根据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另一种“捞鱼生”倒是更受食客们喜爱,那就是用盐油先将切好的生鱼片拌好,再和其他酱料和配料一起上桌,吃的时候再拌上,味道更胜一筹。原因则在于,事先用盐油拌好生鱼片,能更好的封存鲜味,令肉质更为爽滑鲜嫩。
一鱼多吃 物尽其用
鱼肉用来刺身,剩下的部位该如何处理?横县人为了让一条鱼的全身价值得以体现,他们将鱼皮、鱼骨都取来做成其他菜式,物尽其用。张文敏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将脆鱼皮做成刺身单独出售,而剩下的鱼头鱼尾部分,入顺德白粥水火锅,汆烫着来吃。鲜味从鱼身流入粥水中,令细滑的粥水也颇具鲜香,温暖的口感让鲜香渐渐扩散开来。相比之下,煲粥的做法,要比蒸煮煎炸更能保留鱼的鲜味。
吃鱼生讲究“减法”,这是顺德人的宗旨,也是广东人普遍喜欢的一种饮食习惯,无须添加芥末和豉油,将鱼肉片薄后放在干爽的保鲜膜上即可上桌,剩下的,煎炸煮焖煲粥均可,但重点是,尽可能少放调味料。
越简单越鲜美,在品完刺身后,再来一款温暖的鱼骨粥,加上一些青菜碎,姜丝,淡水鱼的鲜味得以全然发挥。这样的美味,虽不及深海鱼来得珍稀矜贵,却能化繁为简,保留其鲜,对于追鲜的老广们而言,已足够矣。
美食地图
@日日捞四季火锅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迎宾大道55号
消费指南:这家火锅店以鱼生为主打产品,除此之外,还供应其他进口海鲜。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卤水鹅翼鹅掌不得不尝,浓香四溢的卤水汁渗入口感恰到好处的鹅掌中,甘香且爽口,是这里第二主打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