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湖南省湘阴县石塘乡农田水利现状调查与思考 返回首页

湖南省湘阴县石塘乡农田水利现状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2-06-18 10:46来源: 作者:收藏

    石塘乡位于湘阴县城东北,面积4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有耕地面积2.5万亩,属丘陵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乡水利设施有637处塘坝和总蓄水量约247万立方米的7座小型水库、有装机总容量为1050千瓦的23台主要机埠、有 28000米 灌溉渠。  

    一、石塘乡当前水利设施现状      

    近年来,全乡人民同心协力、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起得了突破性进展,乡党委政府重点加大对原水利设施的配套改造,农田水利灌溉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上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农业旱涝保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石塘的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目前,由于资金有限,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全乡旱涝保收的有效灌溉面积不足5000亩,由此导致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农田水利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1、农田水利工程先天不足。石塘乡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引水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管理体制不清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计划经济时期,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转入市场经济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守着工程却浇不上地、用不上水。  

    3、投入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瓶颈”。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由于目前政府大都是吃财政饭,保运转尚且困难,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投资投劳顾虑重重,这必然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调整,优质高效农业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近几年降雨减少,生产季节持续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群众吃水浇地没有保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更加突出。  

    4、农民实际上未能很好地承担起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应尽的义务。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又没有钱投入,“一事一议”存在难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难成为现实。从依靠国家投入来讲,由于石塘耕地点多面广,地形地貌复杂,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任务重、难度大、投入需求很大。  

    三、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对策与措施  

    综合分析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认真落实2011年中央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一号文件精神。  

    1、加强农田水利工作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与各乡镇目标考核挂钩,将该项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主要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同时,加强农村水利社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组织为基础,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  

    2、多渠道筹集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在争取国家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应设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专项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激发群众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农田水利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4、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积极组建“用水者协会”进行管理的模式和体制,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大力推行合同制供水,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专业技术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