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河南省南召县2012年小麦生产技术工作总结 返回首页

河南省南召县2012年小麦生产技术工作总结

时间:2012-06-19 09:43来源: 作者:收藏

    今年我县的小麦生产,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技人员认真开展“百人包百村”活动,以推广优良品种、适时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技术为重点,加强中后期管理与指导,使今年小麦生产取得了历史性高产。  

    今年全县麦播面积为25万亩,较上年减少1万亩,平均亩产327.8公斤,比去年275.6公斤,增产52.2公斤,增18.9%,总产0.82亿公斤,较去年0.72亿公斤,增产0.1亿公斤,增13.9%  

    一、今年我县小麦生产情况概述  

    (一)小麦成产三因素呈现“三高”的特点。  

    根据田间取样和室内考种,今年小麦成产三因素均表现为“三高”的特点,平均亩成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33.7万穗、28.7粒、39克,较去年分别增加4.6万穗、1.6粒、0.2克。另外一类田占44.8%,较上年29.6%增加15.2%,三类田占22.4%,较上年减少11.1%。具体见表一  

表一、南召县2012年小麦测产表  

麦播面积: 25.0                    单位:万亩、万穗、粒、克、公斤、亿公斤  

    (二)今年我县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  

    1、晚播面积大。今年由于秋收较正常年份偏晚7-15天,致使不能正常腾茬、整地,麦播期又遇多次降雨的影响,播种期较常年晚10-25天,大部分播期推迟在1020-11月5。据调查,今年全县适时播种(10月25以前)的面积有10万亩,晚播面积(1025-11月10)有12.3万亩,特别晚播(1110日以后)的有2.7万亩,这部分主要是稻茬麦田,因为水稻收获期更晚所致。  

    2、播量大。据调查由于受上年干旱、播量小,产量不高的影响,今年播种期又偏晚,群众加大了亩播种量,一般在8-15公斤,平均亩播12.5公斤。  

    3、小麦蚜虫、红蜘蛛和赤霉病发生较为严重。今年的小麦拔节期,由于相对干旱,蚜虫、红蜘蛛发生严重,但指导防治及时,基本得到了控制,对小麦的影响相对较小。  

    扬花期的一场降水,使得小麦赤霉病发生较为普遍。虽然落实了“一喷三防”技术,但有的田块(如:氮肥多、田间郁闭、田间湿度大、稻茬麦田等)发生较重,防治偏晚,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  

    4、深耕田块较未深耕田块增产显著。今年在白土岗镇杜村杨建地进行深耕试验,品种是周麦23,小区面积0.5亩,不设重复。经测产,深耕区:亩穗数:35.5穗,穗粒数:36粒,千粒重39.8克,折实亩产432.3公斤;未深耕:亩穗数:32.7万穗,穗粒数:35.4粒,千粒重39.5克,折实亩产388.7公斤;前者较后者亩增产34.6公斤,增幅达8.9%。在皇路店镇槐树底村李广太地耕层试验同上,经测产:  

    深耕区:亩穗数:35.6万穗,穗粒数:44.1粒,千粒重40.2克,折实亩产536.5公斤;未深耕:亩穗数:30.5穗,穗粒数:44.3粒,千粒重40.1克,折实亩产460.5公斤;前者较后者亩增产76公斤,增幅达16.5%  

    5、灌浆期喷施KH2PO4较未喷施的千粒重增加。据六点试验统计结果,喷施KH2PO4 的平均千粒重为42.2克,平均亩产367.5公斤,未喷施的千粒重为41克,平均亩产315.6公斤,前者较后者千粒重增加1.2克,增幅2.9%;亩产增51.9公斤,增幅达16.4%  

    二、增产原因浅析  

    亩成穗数增加的原因是:一方面播种量稍大,另一方面基本无严重旱情发生,冬前分蘖较为理想,加之综合技术应用,亩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增加的原因是:大穗品种应用,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春季气温偏低,幼穗分化时间长,穗大粒多;由于加强了中后期管理,“一喷三防”技术的广泛应用,千粒重较上年增加。  

    三、气象条件对小麦成产三因素的影响  

    本年度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是有利有弊,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有利的是降水时空分布均匀适中,从播种到成熟降水相对充足,满足了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的水分需求,因而对亩成穗数和灌浆较为有利。气温从播种到抽穗前均少于历年,使分蘖期、拔节期延长,穗分化时间延长,有利于小麦穗大粒多。不利的是日照时数较历年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受阻;灌浆期降水增加,抗病虫害能力减低,蚜虫、红蜘蛛,赤霉病发生严重,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具体见表二  

表二   2012年小麦生育期间气象因素与历年平均值比较表  

    四、落实关健技术措施,加强科学管理  

    (一)扩大优良品种面积  

    优良品种是增产的内因,它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逆性,因此在去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实现了我县良种全面覆盖。今年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有周麦23、衡观350436、西农979、矮抗58、新麦19等,通过测产和室内考种,这几个品种在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方面表现较好。具体见表三  

表三    今年我县主要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及产量  

    (二)全面实施配方施肥技术  

    县农技中心依托“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不同土壤,不同类型区进行取样化验,根据各类土壤养分含量,制定配方施肥方案,指导科学施肥。去年麦播前,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该项目小麦肥料的效应试验和校正试验结果,推荐合理的施肥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加经济有效合理的施肥,减少投资,有了科学的依据。建议施肥量见表四。  

表四   南召县20112012年小麦生产施肥量推荐表  

    (三)加强了小麦栽培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落实百人包百村活动,加强管理与指导。  

    小麦备播期开始,农技人员全面落实千人包千村活动,深入到各乡镇、村,进行全面的小麦栽培技术培训,结合电视台的《三农之窗》栏目,在小麦不同生育期讲授“如何选择小麦良种”、“小麦配方施肥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病虫害的预防防治技术”和“水肥管理技术”等。同时印发了《2011-2012年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要点》5万余份,并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发送“农情气象技术指导”短信全面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意识。  

    各级政府,层层落实,发放“一喷三防”资金,监督资金流向等,农技人员认真落实百人包百村活动,充分调动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积极性,确保夏粮稳产高产;今年在上级及农技人员的努力和农民的积极配合下,全县累计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25万亩以上。保证了小麦的丰产。  

    (四)依托“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县”项目,创建小麦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小麦生产,落实各项栽培技术  

    随着“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县”项目的进一步实施,示范带动了大部分乡、村的小麦科技生产水平,按照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加强了中后期管理等,实现标准化生产,并提供物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调查小店乡东坪村科技示范户李洪、刘长运两农户种植小麦3.7亩,品种为周麦23,经测产平均亩产达561.6公斤,较上年516.3公斤增产8.8%。皇路店镇槐树底村科技示范户李有太、孙如成种植小麦15.3亩,测产调查平均亩产达592.4公斤,较上年510.2公斤亩增产16.1%  

    1、留山镇上官村小麦高产示范基地:  

主推品种:周麦23;示范面积:50亩;主推技术:适时匀播、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及“一喷三防”技术等。测产结果:亩成穗数平均37.2万穗,穗粒数平均34.6粒,千粒重39.2克,折实亩产为428.9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30.8%  

    2、小店乡东坪村小麦高产示范基地:  

    主推品种:周麦23、新麦19;示范面积:30亩;主推技术:精量半精量匀播、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及“一喷三防”技术等。测产结果:亩成穗数平均38.4万穗,穗粒数平均36.1粒,千粒重39.6克,折实亩产为466.6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增42.3%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为推广农业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子,解决了多年来的技术落实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幅射带动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今年小麦草害发生面积较大,但化除及时有效,化学防治面积达85%以上。蚜虫和红蜘蛛发生面积较大,但防治及时、全面,防治面积达90%以上,防治效果较好。在灌浆期全面落实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虽然赤霉病发生较重,但也得到了控制。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五、生产上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1、有机肥用量不足,且面积不大。部分田块因长期不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低且缺乏微量元素。  

    2、水利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对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认识不够。  

    (二)对今后小麦生产的建议  

    1、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和钾肥,补施微肥。  

    2、大力推广深耕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进一步提高单产。  

    3、全面实施叶面追肥技术,认真开展“一喷三防”技术。  

    4、进一步高标准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县”项目,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