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立足农业发展平台,竭力围绕“赶超浏阳,挺进三强”的目标和“五突出五重点”的工作要求,灵活运用“四则运算法”,强力推进局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和整顿。
给干部加压,转变工作作风
坚决实行市委、市政府下发的“五个一律处理”:一旦发现机关干部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拿、卡、要;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严重后果;上班时间打牌、下棋、炒股、玩电脑游戏或到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休闲娱乐;参与赌博;醉酒驾车等行为,一律免职,并依纪依法从严处理。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机关接待群众时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席话语解惑。农技人员下基层时要做到“四个一”,一只手持电喇叭,一卷技术资料,一批科技示范户,一个帮扶对象。全力推动局机关政风行风建设上新水平,以优良的作风展现醴陵农业新风貌。
给基层减负,切实服务百姓
从精简瘦身会议入手,倡导少开会、开短会,确保机关干部职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深入开展“亮百岗优环境、进千企促赶超、入万户解民忧”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交通主干道交通文明劝导活动,每天在上下班人流车流较集中的时段安排人员佩戴执勤袖章,微笑劝导,纠正和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现在该路段乱闯红灯现象几乎绝迹,其它不文明行为均得到纠正。以局长易拔山、党总支书记丁铁钢牵头的市农业局班子成员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奔赴醴陵市仙霞镇所属的莫家咀、清安等7个村,走访慰问贫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等特殊群体。重点看望了因病、因灾至贫的困难户22户,残疾人6人,并依据困难户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具体的脱贫致富办法,给每户送去了400元的慰问金作为实施脱贫致富办法的部份启动资金。倡导机关干部多为农民群众提供切实便民服务。
给效率乘方,提高机关效能
实施“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研究、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典型在一线推广、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成长、作风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采用动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三方考评制度,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和农技人员业务素质,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点带面,多点开花”培训出一大批优秀农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派出30个技术服务组深入村组,农忙时节,驻点在村,结对指导;做到《农业技术简报》、《病虫情报》《湖南农业》等科技文化大餐全民共享,全年免费发送农技服务短信息,已成为农民朋友们不离手的“农情预报”;践行“一次呼叫,两小时到位,全过程义务服务”的承诺,及时解决农民朋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春耕备耕、夏秋双抢等关键时刻,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广泛开展便农、利企服务活动,多层次、多渠道为农民、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给发展除绊,推动农业发展
以稳粮、兴农为重点,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工程,推进醴陵现代农业的发展。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坚决制止抛荒,将耕地抛荒率控制在2‰以下。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三个一”: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总产量10亿斤以上,总产值10亿元以上。着力抓好蔬菜、经作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1年蔬菜总产值达9亿元,比上年增加10%以上,推进“一乡一品”建设,推动我市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加强农产品检测,达到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98%以上。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上,创新机制,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带头学习的旗兵,服务基层的尖兵,机关工作的标兵,打造实干创新文明和谐的战斗队。树立和深化项目兴农的观念,进一步加大争资引项力度,力争全年度争取引资40个,争资2000万元。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企联姻,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