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土肥站技术指导员陈家春,在开展科技入户时,积极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示范户找准问题,解决难题,一年以来他为科技户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同时为带动辐射户及其他农户一道共同致富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示范户和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一、建好蓄水积肥池,小措施解决大问题。自去年以来,陈家春承担了紫金镇北峪沟村10户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共计33人,其中劳动力20人,茶园面积33亩,均为投产园,其中8亩茶园管理较好,另有25亩茶园草荒较为严重。由于坡地种茶,常年较易受到春夏干旱的威胁,大部分未建积肥坑,一遇大旱减产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他指导程汉哲和谢光华两家各建一个积肥坑,即根据自然条件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尽可能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能蓄能排,达到有水能蓄,需水能供,水多能排。同时,在园中心地带建一个水泥积肥坑,如:谢光华家的积肥坑就建在园中一个低洼地,挖了一个长2米,宽1.5米,深1.5米的砖石铺就,密封防漏。平时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畜粪、青蒿、绿肥等,堆积坑内进行腐化,这样园内蓄水、供水、排水功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既改善了园区内的小气候,又美化了园内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虫害的滋生,减轻劳动强度,茶叶产量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在这两家的带动下,十个示范户,原先未建积肥坑的另三户也自发的建起了多功能积肥坑,而另外几家原有积肥坑的也都参照这种模式,对原有的积肥坑进行了加大加固,规模化。就这样小小的积肥坑,又带动周边辐射户近200家。只要是有坡地的都建起了积肥坑,在山区这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因旱致灾的风险。
二、全园铺草覆盖,有效提高茶叶产量。在茶园积肥坑建成后,他又推广了另一项新技术,即全园铺草法。具体方法就是在6-9月份,发动各家各户用麦秸、豆秸、油菜杆、绿肥、山野杂草、灌木枝条及落叶,先将园土浅耕后全园铺盖8~ 12cm 落叶杂草。这样做的好处立刻就显现出来了,一是防止了土壤被冲刷,二是保蓄了土壤水分,三是抑制了杂草滋生,四是稳定了土壤温度,五是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这一技术在各示范户及辐射户中迅速推广开来。在未增加大的投入的情况下,茶叶产量亦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示范户程汉哲经常说:“积肥坑加全园铺草,抗旱增收没得跑。”
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茶农节本增收。过去许多种茶户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种茶好像也有大小年。他发挥自身所长,通过测土化验给广大茶农解决了这一难题,即取土化验摸清土地的底子,从而确定其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再制定出相应的施肥方案。基肥:秋冬基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它既可缓慢为茶树提供养分,又可改良土壤,同时也可增加土温,起到防冻抗旱作用;追肥:春季追肥48%( 24-9-15 )15~ 20公斤 ;夏秋追肥分为四次,第一次10~ 15公斤 /亩,以后每次递减,做到少量多次,细水长流,改变了过去一次施肥全年不管造成的肥料流失的现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最能触及广大茶农的生产热情,示范户和辐射户纷纷找到他要求测土配方。据保守估计,运用测土配方技术后许多农户都少投肥18%左右,而茶叶产量未受到影响。这样生产成本的降低,相应提高了肥料投入的贡献率,因而为广大示范户乐意接受。
四、急示范户所急,为农民提供产、加、销全方位服务。全年他到每户达15次之多,个别户如程汉哲家更是达到了20余次,他积极向示范户提供科学的茶园管理经验,向他们传授茶叶高产优质的管量技术,协助解决采茶用工短缺问题,多方联系茶叶外销渠道等,为农民提高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他多方联系,聘请专家到村专题传授,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种田意识,同时积极与茶叶销售商联系,为农民拓展茶叶销路,帮助茶农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