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江苏省仪征大仪镇以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粮食增产工程 返回首页

江苏省仪征大仪镇以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粮食增产工程

时间:2012-07-30 11:56来源: 作者:收藏

    近年来,仪征市大仪镇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加强行政推动,创新发展模式,以土地整体流转为载体,支持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服中心全体农技人员,自购插秧机具,带头承包农田,做到“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以机插秧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及早组织社员购置插秧机,将机插秧技术培训推广到位。工作思路和做法被仪征市农委在全市推广。    

    一、镇领导高度重视,将粮食增产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大仪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服中心全力以赴落实到行动上。通过“农服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模式,走科技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路子,不仅扩大了机插秧的面积,而且达到了粮食增产的效果。该镇政府在省、市惠农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高速插秧机每台补贴5000元、手扶插秧机每台补贴1000元。镇农服中心还对中心人员带头承包购机的,每台插秧机另外补助4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带头示范推广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效应。    

    二、农服中心推进有力,小麦实现“九连增”。今年受四月中旬及五月初降水影响,我市小麦不同程度地受到赤霉病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该镇狠抓统防统治,狠抓植保防治配方宣传和监管,有效控制了赤霉病的发生,小麦产量实现连续增产。预计该镇今年小麦单产比上年增产10%左右。在植保统防统治工作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信息到位率。加大宣传发动,深入村、组、户全面动员广大农民开展“三防一喷”工作。4月20日扬州市在大仪镇召开“三防一喷”暨植保社会化服务推进现场会,全面宣传和推进“三防一喷”工作。二是抓配方准确率。推进植保防治配方的统一管理,加强对所有农资经销点的监管,对农委发布的植保防治配方进行统一宣传、准确发布。该镇严格按照农委提出的植保防治配方要求,保证药剂足量防治,严格杜绝低剂量的防治配方,有力地提高了防治效果。三是抓防治覆盖率。利用中央和省财政扶持小麦“三防一喷”的契机,扩大防治覆盖范围,确保防治工作及时到位。通过农服中心示范方的建设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以及360户(每个村2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示范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科学防治。该镇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治覆盖率90%以上。    

    三、农服中心带头示范,机插秧面积大幅上升。一是带头承包抓示范。大仪镇农服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将农机人员和农技人员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水稻主推品种、插秧机推广、育秧、植保、土肥、机械维修保养以及大田管理等工作。该镇农服中心实行公益性服务与门市经营分离,将农技人员从门市经营中脱离出来,在路南、大巷、万集、香沟、河北、张家6个村租赁土地1860亩,分3个片,分别由农服中心12名人员承包经营,并购买12台插秧机,带头下田示范推广机插秧技术,有力推动了全镇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全镇插秧机台数由以往的几台增加到今年的118台,其中2012年新增45台;机插秧面积从零星栽插到整体推进,集中育供秧面积近50亩,重点区域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二是组织培训抓大户。该镇重点加强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让每一位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插秧机操作要领、维修保养、育秧和大田管理技术,培育了一批农机大户和机械化育秧、插秧的种田大户。三是辐射全镇抓重点。今年,该镇整合现代农业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和高产创建项目,集中投向重点区域的9个村,统筹抓好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社会化服务等技术,取得明显成效。该镇农服中心农技人员牵头组建4个专业合作社,即凯旋插秧机专业合作社、大巷插秧机专业合作社、振仪农机专业合作社、香沟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带动200多个农机大户,辐射带动2000多户农田,从种子购进,育秧地点落实,插秧农户合同的签订,插秧机的调度到大田秧苗管理,开展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    

    四、实行“六个统一”,干部群众“笑了”。该镇推行“六统一”的方式,粮食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主要通过专业合作社,开展全过程服务,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和机插,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割”,保证优良品种和栽培措施有效辐射到全镇范围,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该镇农民“笑了”。减轻了农民负担,不再为“外出务工、喊工、收获、整田、用水”等问题发愁,同时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就业创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笑了”。从“名”上看,实现了人生价值,大户的才华得以施展;从“利”上看,实现了植保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种粮成本,创造了社会财富。农技专家和干部“笑了”。体现在“一多两少”,即村级集体收入多了,工作管理对象少了,矛盾纠纷少了。同时,农技人员从过去的被动上门指导,转变为大户、合作社上门主动邀请指导;由过去的各自为战,转变为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产生了很好的效应;由过去的行政推动,转变为大户自发,真正实现了粮食生产全面增产和农民增收。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