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我市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来,目前,全市已完成了448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整治后的村庄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昨日,记者深入新桥镇顾家岸村进行了探访与比较。
[改变]昔日“排污沟”变身今日“景观河”
进入顾家岸,只见红瓦白墙,两层的楼房漂亮整洁,村间水泥地面平整干净。每户人家门前,用竹篱笆围起一个个小花坛,绿意盈盈,生机盎然。尤其是绕村的东西向卫星支沟和南北向腰间支沟水波荡漾,侧坡垂柳摇摆,这是该村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的成果。
总投资150万元的村级污水管网建设,给村民带来生态和环保的双重利好。村民告诉记者,以前,顾家岸的生活污水甚至粪便水都是随意排放到地沟的,对村中河道、沟塘造成严重污染。现在,全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均通过管道集中流到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那么,污水处理得咋样,看看村边的两条支沟就能有个大概的答案。你看现在我们村里的水可清爽了!”村民顾芳芳是村保洁员,负责清扫村间道路,每天清晨从沟河边走过。
不过,谁能想像这“清爽”的支沟河,一度看不到水流,难闻的臭气更令行人掩鼻绕行。
“别说淘米、洗菜,就连洗拖把都没人去。”说起水污染,民间流行的顺口溜“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饮水灌溉,九十年代水质变坏,到了今天,鱼虾绝代”夸张又形象地还原了当时的状况。
如今,村里的绿化明显多了;水沟、池塘还是原来的沟与塘,并未填平另挖,但沟塘里的水清了,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嬉戏;午后,还有村民拿着碗、盆来到塘边的水泥板上,用清澈的塘水洗刷,一派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漫步村间,道路笔直整洁,屋舍俨然有序,空气清新,处处透出一股活力。整治中,顾家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执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收到良好效果。
如今告别了居住大半辈子的破旧木屋,搬进村健身广场北侧新房的73岁老人顾洪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这种别样的人生:住进白瓷砖、塑钢窗的砖房,并拥有一份村保洁员的工作,实现了安居乐业。据悉,顾洪根是村里的低保户,家无子女。整治前,他和老伴一直住在位于村中南侧的老宅内,由于整治规划他家被列入拆迁范围,但考虑到老人家庭生活困难,又无一儿半女。村委会便将其安置到村中北侧一处面积相仿的翻新房,并免费对其新家进行了简装。考虑到老两口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村里还特地为顾洪根安排了一份清闲的工作,以5000元/年的待遇让他负责村中健身广场和公厕的保洁。
环境整治提升着村民的幸福感。村民发现:下雨天,进出村里不用再穿着胶鞋踏泥地了,走过河边也不再掩鼻而过。
更让他们“得意”的是,城里的亲戚开始羡慕自己了。“80后”村民小顾从小就住在顾家岸,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他的表兄妹都住在城里,以前过年串门时,城里亲戚都“嫌”农村脏乱。现今城里亲戚们回乡时口气全变了,都说村里干净、空气清新,真想在这里住上几天”。
目前,共累计投入900万元整治资金的顾家岸村内,水泥路宽敞、屋内外干净、生活中满目绿色,休闲有地方、健身有去处……当然,喜欢上这种生活的,除了顾洪根和顾泽生,还有所有生活在我市已整治村庄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