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吉林西部旱区农业告别“靠天吃饭” 返回首页

吉林西部旱区农业告别“靠天吃饭”

时间:2013-01-21 12:33来源: 作者:收藏
    本报讯(记者 阎红玉) 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地区,以玉米膜下滴灌为主的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给种粮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乾安县开通镇红旗村农民刘义文算过一笔账: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玉米每公顷保苗6.5万株,比传统播种增加两万株,由于水肥和温度条件明显改善,玉米成熟度好、品质高、含水量低,平均每公顷产量2.5万斤以上,比传统耕种增产1.2万斤,按每斤玉米0.8元计算,每公顷增收9600元。

    近年来,吉林省围绕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在白城、松原、四平等15个县集中建设了1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吉林省干旱地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改变了原有的耕作制度,使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12年,吉林省深入开展了“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落实5项重大技术补贴1.3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新增测土施肥300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实现全覆盖。生物防螟3600万亩,农田灭鼠1740万亩,种子等离子处理70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100万亩。落实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630个。争取和落实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培训农民485万人次。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4.6万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

    吉林省粮食产量从400亿斤到500亿斤、600亿斤,再到2012年实现668.6亿斤,吉林粮食总产的巨大增长仅仅经历了10年。回溯这10年“增产之路”,正是吉林省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的“纵深之路”。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相关表述,无疑为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再次绘就了蓝图。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