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几十年菜,又当了10余年技术员的伍思群,如今带领几十位“职业农工”,在重庆潼南县柏梓镇鱼溅村有机蔬菜基地里,从头开始“学”种有机蔬菜。
连续3年为土壤“换血”
鱼溅村有机蔬菜基地,约1100亩。
“这里的土壤看似没啥特别,可都经过了大‘换血’的。”伍思群将记者带到一大片正在栽种南瓜的地里,“经过3年的‘换血’,才获得了土壤转换标志。”
3年前,这片菜地,开始向有机蔬菜基地转换。“有机蔬菜种植,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投入品。”伍思群说。
首先,要对多年来施用过化肥和农药的土壤进行“换血”。从3年前起,这片基地就停施化肥和农药,改用经过检测和不含重金属的鸡粪等有机肥;对基地周围规定范围内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要达到规定的指标;灌溉水源也要检测,确保没有污染。
“所有的监测过程,都由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实施。”伍思群说,“这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检测监督机构。”
经过连续3年的土壤“换血”,去年下半年,这片基地获得了土壤转换合格标志,有了种植有机蔬菜的“许可证”。
“原始”种植与现代管理融合
有了“许可证”,只是第一步,要种出有机蔬菜,还有一个严格的过程。
基地里,只见许多用编织带装着的鸡粪,被堆在地边进行发酵,5-10天后,进入化粪池储存,然后再施用到地里。伍思群介绍,这些鸡粪都是经检测合格的。
地里的杂草,得用人工除掉,不能用化学除草剂。也绝对不允许施用化学农药。所种的蔬菜,不能用转基因种子,不能采用嫁接技术等。
记者见到一个大棚里种植的水果番茄,已经挂果,大的似小指头,小的如豌豆粒。“如果是常规种植,要用药剂进行人工授粉,挂果的番茄大小会差不多。但有机种植却不能搞人工授粉,只能让其自然生长。”伍思群说。
种植方法虽然“原始”,管理却是现代化的。
基地一间板房内的检测室,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冰箱里,装着基地内所用种子的样品。“这些样品至少要保存3年,随时接受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检测。”伍思群说。
基地内的地,被编号分成数十块。所有的生产过程,都进入电脑管理。专职负责登记管理的小何打开电脑,让记者看到了当天的农事记录:“8号地块,移栽品种比蜜甜南瓜,亩用水2吨,栽种工张中玖。”
“所有的种植过程、投入品都有电脑记录。消费者通过有机蔬菜标志上的条码,在自己家的电脑上就可追溯到生产的全过程。”小何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