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把握关键 突破难点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返回首页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把握关键 突破难点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时间:2013-06-03 11:21来源: 作者:收藏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他拉哈镇现有水田8万亩,未来五年规划开发面积可达到12万亩,将是农民增收的巨大潜力,全镇紧紧抓住2012年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结合全镇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水稻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5万亩,已建成核心水田面积3000亩,核心区水稻亩产650公斤,亩增产150公斤,核心区总计增收135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抓意识转变,实现土地利用规模化  

    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土地有效利用是前提,也是关键。一是选好地块,搞好规划。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基础较好、适于耕种、便于示范的地块作为重点,组成工作组,深入实地踏查规划,选择了他兴路两侧基础水田,科学规划了5万亩示范区和3000亩核心区并制定了方案。二是做群众思想工作。针对农户认识不足的问题,抽调镇、村干部20人,组成工作组,逐屯入户,坐在炕头上与农户算细帐,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讲清示范区能够促进水田增产增收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三是合理调整,保证区内农户利益均衡。示范区涉及农户323户,地块零散、长短不一、形状多样,给规划单格田带来了困难,为此于2011年末就开始运作,利用1个月时间,多次召开涉及地块农户会议,通过镇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实际测量土地,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地块打乱,做到有序有理调地、串地、补地,达到所有农户满意,为小池变大池、宽埂变窄埂奠定了基础,增加绿色面积近300亩。  

    二、抓多元投入,实现农田设施标准化  

    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针对水田发展实际,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积极主动向上协调争取,得到了农业、水务、林业、农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借助项目建设了智能化浸种催芽育秧基地,建成一次可浸种200吨的1200平方米智能化催芽车间,单栋420平方米的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200栋8.4万平方米,单栋面积42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日光温室5栋,180平方米的综合信息控制房,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施了干渠硬化、激光平地筑埂、绿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干渠加高1300延长米,支渠硬化1230米,新建并硬化斗渠690米,新修过路涵6处,渠系硬化配套面积660亩,栽植护渠绿化树550株。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做到了整地、筑埂、插秧、收割“四统一”。二是镇里补贴投入。镇党委、政府拿出资金,在育秧大棚建设、浸种催芽育秧、种子、化肥等方面补贴农户,无偿提供育秧场地、打井上电供水,鼓励农民新建育秧大棚160栋、面积3.8万平方米。提供补贴资金,委托大户承包管理,免费为农户浸种催芽20万斤,提供了5万亩的优质水稻芽种。提供种子、化肥补贴,引导农户选用良种、增施有机肥。示范区实现了“小棚变大棚、小池变大池、小苗变大苗”。三是协调农户统一资金。在大棚建设、品种选购、施肥收割上实现了与农户资金统一捆绑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到了“刀刃”上。  

    三、抓科技服务,实现水田生产科技化  

    加快科技推广、完善服务措施是示范区建设的有效手段。一是引进新品种。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镇里先后到五常、通河等地进行考察,重点引进推广了松粳香2号、松粳12、东农428等水稻优良品种,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二是应用栽植新技术。将浸种、催芽、育秧、插秧等关键环节作为重点,利用种子精选处理、集中浸种催芽技术,确保示范区达到了标准化催芽育秧要求,采用大型高速插秧机插秧,缩短了栽植时间,提高了栽植标准。三是全程技术服务。聘请县农业技术部门专家成立服务小组,采取镇村干部包户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对田间管理进行指导,推广应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2012年秋收季节由于遇雨雪天气,示范区收割遇到困难,该镇政府积极组织协调镇内外合作社收割机械,保证了示范区及时收割遇灾不减产。  

    2013年,将多措并举,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示范区规模,提升示范区科技含量,促进农户增收,推进沿江优质水稻产业带提档升级。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