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湖北巴东:“深耕”特色小杂粮 返回首页

湖北巴东:“深耕”特色小杂粮

时间:2013-06-25 05:51来源: 作者:收藏
    “人人都说,东壤口镇一年有三个月吃红苕,九个月吃豌豆。我们就将豌豆、红苕种出名堂,今年,我镇将建成1000亩红小豆高产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建成1万亩示范片,我们就靠杂粮致富。”4月1日,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胡宗山在培训会上鼓励小杂粮种植户,并发放优良红小豆种子、肥料、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针对小杂粮小、少、特、杂、零星种植的特点,面对市场需求缺口很大的现状。巴东县改变传统农业的套种、混植模式,实行基地规模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全县小杂粮基地已达11万亩,恢复地方特色品种20多个,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近5000万元。 

  小杂粮市场有多大?巴东怎么利用好自身的“硒”有资源,把小杂粮做强? 

  勿容置疑,小杂粮有益健康,营养成分全且蛋白质含量高,比例合理,在预防慢性病方面有独特作用。同时,小杂粮种植在边远山区、高寒地区,土质和空气无污染,属于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大多数杂粮,没有化肥过量、残留超标之忧。这些指标,量化了小杂粮的市场前景巨大。 

  雷家坪村村民李圣虎说:“去年我尝试种植黑芝麻150亩,亩产1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收入18万元,除去成本后纯赚8万元。” 

  为了把杂粮产品做精,巴东县从一开始就在杂粮上花费了很多心思——选择珍贵品种,标准种植,保证产品纯天然、无公害,培植龙头企业,做强品牌效应。 

  筛选优质种源。2007年至2009年,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在茶店子镇小杂粮基地通过品比实验,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中芝9号”黑芝麻、黑绿豆、红蔓豆、小豆等新品种,较本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抗倒等优点,保证了巴东县小杂粮生产的优质种源。 

  建绿色优质生产基地。巴东杂粮宜种植面积逾40万亩,现已发展杂豆2.12千公顷,大豆3.38千公顷千公顷,蚕豌豆2.73公顷,根据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土壤资源,巴东采用适地适种的原则,强化示范引领,组织农民规模种植。东瀼口镇雷家坪村、溪丘湾乡平阳坝村已成功建成千亩黑芝麻种植示范基地; 重点抓沿渡河镇、东壤口镇、官渡口镇、东壤口、茶店子镇2万余亩黑芝麻、5千亩荞麦、2.2万亩红薯;小杂粮的标准化园区建设;建成部级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2000亩,保证了全县26万亩的马铃薯种薯供应。 

  加大科技服务提单产。为农民免费发放优质品种、化肥、指定科技指导员无偿服务杂粮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强化杂粮标准化技术普及和田间技术指导。落实播种面积,推广密植生防技术配套,提高单产。加强信息引导,增种适销对路的品种。 

  培植龙头企业3家。走产业化开发创新之路,做好杂粮优势区域规划,培植野三关、沿渡河、城区三个龙头企业,坚持发挥龙头企业在小杂粮生产与营销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杂粮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流通链,走‘产、供、销’相结合的路子,推动杂粮产业的发展。 

  巴东县土家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于2005年,是全州第一家经营小杂粮的企业,拥有自主出口权。巴东县野之源和易达农业等公司也是致力于小杂粮开发的新兴企业,它们与土家人公司在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上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形成了极具发展潜力的小杂粮企业集群。 

  实施小杂粮品牌化。目前,巴东县已有6个杂粮品种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开发出“小杂粮酥系列”、“小杂粮精品原粮系列”、“小杂粮炒面系列”、“小杂粮锅巴系列”等产品。其中“小杂粮酥”、“纤夫饼”、“苦荞茶”、“小杂粮炒面”等产品除进入全国7个大型连锁超市,还远销国外,去年总产值达到3800多万元,实现利税近700万元。 

  延伸产业链条。县农办主任田恒虎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巴东促进小杂粮发展的动作颇多,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拓宽了面粉加工业务。对于杂粮的加工,进行延伸。尝试在农业产业链上进行深耕,拓展高度相关性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