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渔洋关镇汉马池村现有茶叶面积8000亩,茶农收入1400万元,茶叶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彻底控制茶叶农残,提升茶叶品质,汉马池村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力保全村茶叶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今年3月份以来,该村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宣传培训达5期,受训农民达7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张贴告示:提倡原始管理方式,要求茶农从自身做起,做到远离农药,杜绝施用除草剂,大力提倡种植绿肥、施用农家粪肥和茶叶专用肥,茶农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二是实施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4月25日,以渔洋关镇汉马池村为试点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正式启动,按照划分网格、分类管理、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明确了村级信息员和巡查员的工作职责,即每周对所辖网格内的生产(含合作社)、销售单位巡回检查1次以上,对巡查过程中掌握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发现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无缝对接、问题及时处理。
三是硬性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建立自律性检测室。该村所有茶厂如不建立自律性检测室,则村委会和百姓不允许该茶厂开园;而且今年鲜叶收购时一律实行“逢进必检,批批自检”的农残检测制度,若经检测发现农残超标,茶厂除了拒收该农户鲜叶外,还要和其余茶厂通报检测结果,并将农残严重超标的农户列入黑名单,整村所有茶厂全年不得收购该户鲜叶。截止3月15日,村属九家茶厂100%建立了自律性检测室,购置了农残快速检测仪,配备了检测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的技术人员亲临九家茶厂现场培训检测员,确保所有茶厂检测员能熟练开展农残快速检测。
四是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茶叶安全生产、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深入到村、到企业、到田间地头,详细讲解茶叶绿色无公害生产知识、农残检测技术、农业机械化防控措施、机械化清洁生产及技术要求,田间示范粘虫黄板悬挂技术及太阳能杀虫灯的使用方法,让茶农们真正掌握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安全保障意识和防控能力。县农业局还免费为茶农赠送了黄板纸7.5万张、太阳能杀虫灯500盏,价值50万元。
多措并举,使全村上下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由抵触到认同。过去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老百姓感到反感和抵触,现在普遍得到认同;二是由被动到主动。过去的茶农、企业都是被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抽检,现在茶叶安全生产,特别是农残快速检测已成为该村茶叶生产企业乃至茶农的自觉行为,主动要求配备检测仪、培训检测技术,自觉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