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验示范目的
为了在现有旱地耕作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植物蛋白总产量,改“麦、玉、苕”三熟或“麦、玉(冬大豆)、苕”假四熟为“麦、豆(春大豆)、玉、苕”四熟种植方式,达到提高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目的。
二、试验示范方案
2011-2012年在荣县观山镇井坎山村试验示范,旱地三熟改四熟种植制度10亩,其中小麦(川麦31、32)、玉米(渝单7号、长玉13)、红苕(67—8、南薯88)品种为当地推广品种,大豆从自贡市农科所引进的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科丰6号”品种。
改制后的 “麦、豆(春大豆)、玉、苕” 轮作方式在小麦带状种植2.5+2.5(3.0)尺预留行中先种植蔬菜或休闲,于3月中旬播种早熟春大豆5月上旬小麦收获前的5月上旬移栽玉米,6月上中旬玉米施肥培土上行后,红苕可按时载插,大豆7月中旬收获(6月中下旬可收获鲜食大豆)。
在“麦、豆(春大豆)、玉、苕” 轮作方式进行总产及产值比较的同时,不但要对大豆品种进行筛选,而且要对大豆的播种期、种植密度、钼肥伴种进行试验。试验在不同田块进行,采用单因数三次重复设计。大豆在预留行中种植,其行窝距为1.0×0.6尺,每窝留苗2株(密度0.8万株/亩),其它管理按大田生产进行。
三、试验示范结果
2012年在荣县观山镇井坎山村8组试验示范面积10.73亩,间套种植方式见“旱地改制多熟种植方式示意图”,其示范试验结果分述于后。
1、示范面积产量、产值比较
表一,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对“麦、豆(春大豆)、玉、苕”四熟比套种本地冬大豆假四熟及“麦、玉、苕”三熟全年总产增收分别为13.71%、15.29%,示范田块每亩不仅增收大豆30-40公斤(部分田块达到47-50公斤),而且玉米、小麦产量有所提高,红苕产量基本持平。、表二,单位面积总产值套种春大豆四熟种植方式比三熟CK1增收26.17%,每亩纯收入达285.18元,如果春大豆“科丰6号”6月中下旬以鲜食大豆采收出售(干鲜比1:5),纯收入可增加152.72元/亩,总产值提高到55.63%。
2、“麦、豆(春大豆)、玉、苕”套种条件下的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
表三,大豆适应性试验“科丰6号”比矮脚早增产34.51%,比早熟17增产16.40%说明具有亚有限结荚习性的“科丰6号”大豆品种比有限结荚习性的对照及“早熟17”品种更能适应间套的种植方式。
3、“麦、豆(春大豆)、玉、苕”套种条件下的大豆不同播种期与产量的关系
“科丰6号”在间套种植条件下(见表四),3月14日早播种产量更高,比3月28日迟播种的处理增产12.75%,这是由该品种具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决定的,由于生长后期6-7月常常是高温干旱天气,致使迟播种的处理早衰提前成熟生育期缩短,适时早播处理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增加了营养生长期,为后期生殖生长创造了条件,所以更具有生产潜力。
4、“麦、豆(春大豆)、玉、苕”套种条件下的大豆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表五),每窝留苗数2株(基本苗0.8万)产量最高,亩产46.43公斤,比留3株(基本苗1.2万)、4株(基本苗1.6万)分别增产27.45%和39.47%。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荫蔽程度增加,造成落花、落荚率提高。所以,应合理密植。
5、“麦、豆(春大豆)、玉、苕”套种条件下的大豆钼酸铵拌种试验
钼酸铵拌种+土杂肥产量明显高于单独施用土杂肥和单独用钼酸铵拌种处理,分别增产20.48%和18.56%。
四、评价
1、改“麦、玉、苕”三熟或 “麦、、玉(冬大豆)、苕” 假四熟为“麦、豆(春大豆)、玉、苕”四熟中,春大豆进入旱地正季间套轮作种植方式的新办法打破了丘陵地区大豆只种植在田边地头的局面,该方式不仅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总产量,而且在发展大豆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我镇年终统计,全镇大豆零星种植面积不足700亩,不及大春旱粮播种面积的5%,单位面积产量极低,旱地玉米常年播种面积为16000亩左右,如果以其三分之二的“麦、玉、苕”三熟改为“麦、豆(春大豆)、玉、苕”四熟,可新增近1万亩大豆面积,以每亩可增收大豆40公斤计算即可增加大豆总产量100吨,可提高五倍的全年大豆总产量。三熟改为四熟即增加大豆和粮食总产量,又能以大豆的固氮作用增肥培养地力,并且投入少,经济效益高,种植技术简单,农户容易掌握,可以较好的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2、在旱地轮作中,玉米是主要作物,故“麦、豆(春大豆)、玉、苕”间套轮作方式中,首先保证玉米产量不受影响和力争保持红苕原有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使春大豆获得较高产量。在大豆进入旱地正季轮作中,主要协调好大豆与玉米共生期的矛盾。因此,玉米采用育苗移栽,为春大豆早播和花荚期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3、试验示范表明,春大豆进入旱地“麦、豆(春大豆)、玉、苕”四熟间套轮作方式中,大豆应推广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科丰6号” 品种,适时早播,在3月中旬播种,种植密度在0.8-1.0万株/亩(2株/窝),施足土杂肥和磷肥,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钼酸铵的施用。
4、“麦、豆(春大豆)、玉、苕”四熟间套轮作方式属于旱地改制问题,它关系到小麦、玉米、红苕、大豆等主要作物合理品种搭配及相适应的栽培配套技术,这是旱地粮食再上新台阶,技术性强、增产潜力很大的有效途径。因此,该项试验示范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逐步得到推广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