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早谋划春防工作。一是年初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2013年德化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2013年德化县动物疫病监测计划》、《201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二是强化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制定处置方案,使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认真准备会议材料,于3月18日召开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题会议,分管副县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了具体部署,以德化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2013年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德政办【2013】66号),确保了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2、扎实做好强制免疫工作。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贯彻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的要求,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应免密度达100%。同时,还根据我县实际,有计划地做好鸡新城疫和山羊痘的集中免疫工作。今年来,我县调供禽流感疫苗60万毫升、口蹄疫疫苗18万毫升并专车派送到乡镇,保障了疫苗的有效安全。同时,调供消毒药剂650公斤,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和疫病监测试剂采购以及应急药物发放等工作。截止4月30日,全县已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58.23万羽,其中鸡50.68万羽、鸭7.49万羽;免疫牲畜口蹄疫6.09万头,其中猪、牛、羊分别为4.20万头、0.63万头、1.26万头,猪瘟免疫4.20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4.20万头,免疫率均达100%,全面完成春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任务。
3、狠抓免疫效果监测,完成上级下达的监测和流调任务。疫控中心按照监测计划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向省厅申报《动物疫病监测项目》,争取从财力上得到上级的支持。同时,采取集中和日常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对重点监测区域、规模场、散养户进行重点监测,每月采集样品监测,并按时采集样品送检,保质保量完成禽流感和鸡新城疫定点监测任务,动物疫病监测的数量及监测面均大大超过往年,发现免疫抗体效价个别监测项目不达标的养殖户和乡镇及时通知其补免,并跟踪督促检查,力争畜禽常年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今年来已检测禽流感免疫抗体2938份,合格2755份,合格率为93.77%;检测鸡新城疫免疫抗体943份,合格878份,合格率93.11%;采集棉试子95羽份,化验结果均为阴性;采集猪、牛、羊血清314份,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290份,合格率达92.36%;检测猪瘟免疫抗体244份,合格234份,合格率95.9%;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血清244份,合格226份,合格率92.62%,确保免疫抗体常年处于有效状态。
有效应对动物H7N9禽流感疫情。根据泉州市农业局有关H7N9亚型流感监测的工作要求,我县在做好消毒灭源的基础上,深入到16个规模鸡场和1个生猪屠宰场采集鸡、猪血清240份检测、病原学样品260份送检,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强化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针对我县畜禽养殖目前还是以散养为主的现状,一方面根据《德化县2011-2015年养殖业发展规划》,引导散养户逐步走适度规模之路,引导养殖场开展“五化”改造,提升现代养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现有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印制《畜禽养殖告知书》60多份送达养殖场(户),进一步明确养殖场的防疫义务和责任,督促养殖场按免疫计划和程序落实免疫措施,对养鸡大户和养猪示范场采集血清和病原进行检测。同时,把对规模养殖场的档案记录管理、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等工作列入乡镇动物疫病防控考核内容,提升了对规模养殖场的管理水平。
5、做好禽类养殖和交易重点场消毒灭源工作。利用夏季高温高热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良好时机,采取印发文件、宣传发动、集中行动、监督指导等方式,发放消毒剂530公斤,对60多个家禽养殖和交易场所全面开展集中消毒行动,保障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参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置执法2起,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扩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