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河南2012年淮阳县麦播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返回首页

河南2012年淮阳县麦播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时间:2013-08-23 04:27来源: 作者:收藏
    一、麦播期病虫害发生情况   
    1、地下害虫:据县植保植检站近期分不同茬口、不同土质对地下害虫挖土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挖土调查76平方米,见地下害虫270头,平均单方3.6头,折合每亩有虫2401头,其中蛴螬2098头、金针虫293头、蝼蛄10头,接近去年,较低于常年平均值。以花生茬地下害虫虫口密度较高,平均每亩2868头,其次是红薯、玉米、豆类、芝麻茬,平均每亩分别为2668头、2535头、2401头和1668头;土质以壤土虫量较高,平均每亩2601头,砂土次之,平均每亩2134头,粘土较少,平均每亩1801头,大部分田块特别是蛴螬仍达到或超过了防治指标(蛴螬、金针虫每亩1000头,蝼蛄每亩100头),因此要引起重视,认真防治。   
    2、小麦吸浆虫:据县植保植检站近期分别在王店、新站、白楼、郑集、安岭、齐老、农场、原种场等乡、镇、场淘土调查,共淘土27样方,平均单方有虫0.04头,接近去年,低于常年平均值,基数偏低。   
    3、小麦种传土传病害:近年来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发生较重,土壤中菌源连年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二、防治意见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苗期病虫害的有利和关键时期。做好小麦播种期防控工作,不仅能够控制早期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而且对中后期病虫害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降低其发生程度,减轻防控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切实做好麦播期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主攻对象及防控策略   
    (一)主攻对象 根据近年我县小麦病虫害消长趋势和省气象局短期气候预测结果,今年我县麦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控对象是:全蚀病、纹枯病、蠕孢菌根腐病、镰刀菌茎基腐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等,同时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灰飞虱等苗期病虫害。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重点强化检疫和农业措施,加强健康栽培,普及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主要防控措施   
    (一)加强种子市场检疫,选用检疫合格种子 按照《河南省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及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对小麦全蚀病疫情控制工作的指示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麦播期小麦种子市场检疫检查工作,确保农民用上检疫合格的种子。在全蚀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一律不得安排种子繁育田,防止危险病虫传播蔓延。    
    (二)强化农业措施,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一要优化种植制度。在全蚀病、胞囊线虫病等严重发生区,可推广与非寄主作物(马铃薯、油菜等)轮作的措施,减轻和控制其危害。二要选用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抗(耐)病虫品种。三要进行种子精选,特别是今年赤霉病严重发生区,种子播种前要再次精选,去除病粒和破损粒。四要强化健身栽培。秋作物收获后,要清洁田园,清除并集中处理病残体,铲除田边地头杂草;要加深耕层,改旋耕为深耕(25 厘米以上),机耕机耙相配套,精细整地,注意增施腐熟有机粗肥,合理配方施用化肥,打好播种基础;若仍采用旋耕作业的地块,一定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秸秆要粉碎切细,深耕掩埋秸秆并耙实,以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并根据当地实际,严格控制播量、播种深度,适期迟播,足墒下种,提高播种质量,力争苗全、苗匀、苗壮。    
    (三)普及药剂拌种,高效预防多种病虫危害  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是一项简便、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预防技术,也是贯彻我国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措施。科学包衣拌种不仅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对出苗的影响,而且可大大降低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对保障苗齐苗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乡(镇)、场应把推广此项技术作为今年麦播病虫防控的重点工作,及早安排,强力推进。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还要实施药剂土壤处理。要积极推广高效、安全的新型农药,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品种,确保农业生产及人、畜安全。   
    (1)种子包衣和拌种:普及药剂拌种,强力推进种子包衣,可选用卫福25毫升+特玉乐5毫升,或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40毫升+2.5%咯菌腈(适乐时)20毫升,或2%戊唑醇(立克秀)10克,加水300-50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可有效预防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及秋苗期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同时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35%吡虫啉50毫升加水300-500毫升,拌麦种10公斤,能有效控制秋苗期和早春的麦蚜及灰飞虱,预防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的防控,可用50%辛硫磷乳油以1∶50-100∶500-1000的药、水、种比例进行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除拌种外还要用对路药剂进行土壤处理。上述药剂对小麦吸浆虫也有一定防效。使用时提倡杀虫剂与包衣剂混合拌种,但应注意先拌杀虫剂,种子堆闷晾干后,再拌杀菌剂,晾干后播种,起到即杀虫又防病的目的。    
    ( 2)小麦全蚀病发生区:一般发生区每10公斤种子可选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毫升、或3%苯醚甲环唑60毫升、或3%苯醚甲环唑40毫升+2.5%咯菌腈20毫升进行包衣对病害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进行土壤处理,播种前每亩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3公斤或50%福美双3-5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犁后撒施并耙匀。重发区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行与非寄主作物三年以上轮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