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生产是吴江蚕桑生产中最重要的一期蚕,而且由于春蚕期间气候相对较好,桑园病虫害相对较少,故养蚕生产的基础较好,目前茧丝绸市场也明显看好。今年春蚕种计划于4月30发放,为了夺取春蚕丰收,现根据春蚕生产特点,提出如下几个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布置好小蚕共育室
1、检修加温设备是否完好。电加温共育,要求对设备和线路作一次全面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理;炕床或饲育箱共育,要求进行试灶,掌握升温和保温性能;用煤气管道加温的,重点要检查管道是否漏气,确保人蚕安全。
2、仔细复查蚕室内是否放置过农药,发现有上述问题,及时更换地方,或用新鲜石灰水进行全面、多次的解毒。
3、装好窗帘、门帘,准备好收蚁用的棉纸、白纸、蚕筷、鹅毛等。
4、每张蚕种备足新鲜石灰20公斤、配制好蚕用防病粉,在干燥条件下密封保存。同时为确保桑叶的新鲜度,要准备一只“活水贮桑缸"。
二、把好补催青保护关
蚕种从催青室领来直到收蚁这段时间属补催青。补催青工作能否做好是提高一日孵化率的关键,是小蚕的基础。第一天蚕种入室后升温到25.5℃,干湿差0.5℃。第二天傍晚必须将温度升至26.5℃,干湿差0.5℃。到第三天早上6时左右感光,8时左右收蚁。收蚁之后蚕室温度要逐渐升温到28℃,干湿差0.5℉。补催青期间蚕种要严格黑暗保护,且要防鼠防毒。
三、小蚕饲养标准化
要按照10天赶三眠的标准饲养小蚕。
1、小蚕宜高温多湿环境。各龄期用好最适宜的温湿度,特别是三龄蚕往往在饲养过程中只重视加温,忽略了通风换气。三龄蚕对高温抵抗力比一、二龄要弱,高温容易使蚕体体质虚弱,容易发病。
2、小蚕对桑叶质量要求高。要精选各龄适熟桑叶,同时注意合理贮桑,保持桑叶新鲜。采用活水贮叶,严禁用塑料袋装叶。一、二龄用叶后防干纸上盖下垫四边折好,三龄只盖不垫。
3、小蚕生长发育快。针对小蚕食桑时间短,就眠快,眠期短,蚕体小,易遗失,且蚕儿还具有趋光、趋密性强等特性。小蚕加眠网要早,给桑力求均匀老嫩一致,及时扩座匀座,保持室内光线均匀。
四、大蚕管理保增产
1、四龄蚕防低温。四龄蚕属大蚕,但其生理特点与大蚕有着明显的差异。四龄蚕对低温多湿抵抗力较弱,特别是遇到20℃以下的低温,蚕儿就会出现食桑不旺,龄期延长,造成蚕体瘦小,发育不齐。后期容易诱发各种蚕病,导致产量下降。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应做好蚕室的加温工作,总的要求是四龄蚕以适温饲养,蚕室的通风换气相并重,良桑饱食,过好大眠关,打好春季丰收的基础。
2、五龄蚕稀放饱食和通风换气并重。针对秋丰×白玉蚕品种和秋种春养特点,五龄蚕比春用种昼时短,盛食期比春用种提前。饲养上在五龄第2天后可将蚕座面积每张种扩足到40平方米,并喂足良桑,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针对多变天气,一要防“高温逼熟”。如遇到高温天气,要增加给桑量,使蚕儿食足桑叶,防止因五龄期缩短而减产。二是要防低温多雨。防止蚕儿多吃湿叶,造成蚕座湿度过大,带来食桑不旺,龄期延长,蚕体瘦小,感病几率增加。
五、坚持以防为主
针对部分蚕农发生病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防病意识差,重治轻防,养蚕前、养蚕中、养蚕后没有做到全面彻底消毒。因此,要提高“以防为主”意识,把全面彻底的消毒防病措施落实到养蚕生产的全过程,把蚕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坚持做到每天用好二把灰,即早上撒好混配的防病粉,晚上撒足新鲜石灰粉,如果发现病蚕,必须及时拾净,并增加石灰等消毒次数。
2、防止家蚕中毒。一是要防环境污染致家蚕中毒现象的发生;二是要防其他作物用药致使家蚕中毒的发生。
六、簇中管理不忍忽视
要曝晒放地蚕垫底稻柴和上簇稻柴,确保上簇安全。上簇时,做到适熟分批上簇,并掌握适当的上簇密度。熟蚕上簇一昼夜后,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排湿,提高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