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我县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该阶段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对水肥等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同时又是病虫害高发期,为确保今年夏粮丰收,务必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应变管理,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在麦田管理中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普遍进行中耕。对所有麦田都要进行普遍中耕,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进麦苗生长。中耕时要因地制宜,对弱苗或受冻的麦田,要浅中耕,防止伤根;对于旺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进行中耕镇压,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群体大个体弱的假旺苗,一般不宜深中耕,可采取人工剔苗镇压等措施,控制群体增长,促进个体发育。中耕时要做到锄细、锄匀、锄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
二、因地制宜、看苗管理。对于晚播麦田、脱肥发黄麦田、遭遇冻害麦田和群体小、个体弱的麦田要抓紧时间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磷肥18公斤左右,以保冬蘖、增春蘖,增加亩穗数。到拔节期再视苗情追施一次肥;对正常生长的壮苗麦田,返青期暂不施肥浇水,到起身拔节期再追肥浇水,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配施适量的复合肥,以减少春生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对有旺长势头的群体偏大麦田,到拔节中后期(3月中下旬)追肥,一般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以加速两极分化,减少营养消耗,促进穗大粒多。追肥时注意土壤墒情,墒不足时要结合浇水进行。对于无水浇条件的丘岭旱地要利用降雨雪墒情较好的时机,趁墒一次追足肥料,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硝酸磷肥15—20公斤。追肥要采用隔行沟施、穴施,施后要覆土,做到深施盖严或采用楼耩,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麦播以来持续少雨,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于旱情严重麦田,要适时浇水。浇水要选在晴暖午后小水细灌,禁止大水漫灌。浇水后要适时中耕,增温保墒,防止地表龟裂。
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大发生时期,应密切关注病虫草发生情况,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查清病情、虫情,适时开展防治。对小麦纹枯病要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这一关键时期,用12.5%禾果利每亩20克兑水40-50公斤,喷洒小麦茎基部进行防治。对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虫为害较重的麦田,用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中后期要严密监测条锈病,密切注视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发展动态,一旦发生危害,要迅速开展防治,减轻病虫危害。各地要根据杂草发生的种类和密度,选用对路药剂,抓住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这段有利时间,及时进行化除,减轻杂草危害。
四、预防晚霜冻害。根据历年小麦生产经验,三月中下旬至四月初常会出现晚霜冻害,因此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以前抓紧浇水平抑麦田地温,预防冻害发生。待寒流过后及时检查苗情,若发现冻害发生,如叶片严重干枯,心叶、幼穗如水浸状等,要及时采取中耕、补施速效氮肥和浇水等措施,以促苗快发,促新生分蘖快长,最大限度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
五、适时进行化控。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壮丰安、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控制基部节间快速生长,防止倒伏具有良好的效果。要根据小麦生长群体变化动态,对群体过大的旺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按技术要求大力推广应用。一般壮丰安使用浓度每亩30-50克,兑水40-50公斤;多效唑每亩用15%的粉剂30-40克,兑水30公斤;矮壮素每亩用95%的晶体6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要注意喷雾均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六、做好护青工作。制定村规民约,杜绝畜禽和人为糟蹋麦苗,确保麦苗健壮生长、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