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小麦全蚀病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全蚀病危害造成的损失,沈丘县农业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超前谋化,及早动员,制定并印发了《2013年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狠抓关键,注重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监测,防控并举,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力以赴搞好小麦全蚀病防治工作,为全县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确保我县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二、防治目标
通过加强小麦全蚀病监控检疫,牢牢抓住麦播期间种子处理关键环节,做到发病地块全部防治,力争通过2-3年的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在我县的传播蔓延,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全县小麦生产健康发展。
三、 防治措施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新传入的、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植物检疫性病害。具有传播途径广、迁延难治、危害损失大等特点,发病较轻的田块减产1-2成,重者减产5-6成,甚至绝收。
小麦全蚀病发病区全部采用药剂拌种方式防治,每亩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20毫升加水200毫升,拌麦种10-12.5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播种,当年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四、工作计划
(一)麦播前,聘请植保专家对县农业局系统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实行包乡包村等方式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
(二)9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小麦种子市场检疫专项检查,规范种子经营单位有关调运检疫手续及检疫标识粘贴等情况,严禁销售未经检疫的小麦种子。种子繁育基地用种必须实行统一种子包衣。
(三)在全蚀病重发区建立防治示范区,通过整村推进深耕深松、土壤处理、全蚀净统一拌种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四)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进拌种药剂,按照普查数据,于9月底之前由各乡镇把药剂分发到农民手中。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办)及有关部门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小麦全蚀病危害的严重性与防治的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小麦全蚀病防治工作列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来把握,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确保夏粮连年丰产丰收。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及时有效组织开展小麦全蚀病防治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成立沈丘县小麦全蚀病防治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各乡镇(办)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主抓领导,抽调技术骨干,加强对小麦全蚀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把防治工作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事来抓,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大宣传,强化指导。各乡镇(办)及有关部门充分利用麦播前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制作电视专题节目、举办培训班、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明白纸及科技入户等有效措施,加强对广大干群的宣传培训力度,多渠道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技术,提高广大干群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广大干群搞好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自觉性,使农民及时更换种子,凡用自留种的全部进行药剂拌种或土壤处理。
(四)掌握关键,科学防治。根据小麦全蚀病发生危害规律,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小麦全蚀病监测,防治上要坚持以麦播前土壤、种子处理和清除病残体为主,早春喷药防治为辅,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提高整体防治水平,以有效遏制全蚀病的发生危害和扩散蔓延。
(五)明确职责,确保实效。县财政部门拨出专款用于小麦全蚀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农业部门制定技术方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广电部门做好宣传报道。农业、工商等部门做好农资市场监管,确保我县市场种衣剂、土壤处理药剂质量,保证防治效果。各乡镇(办)做好本乡镇(办)的培训、宣传工作,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主抓农业副职为直接责任人,确保防治药剂及时、足量发放到农民手中。对因指挥不当,组织发动不力,造成防治失误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