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我市农业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秋季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5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预计总产可达48.4亿斤,比去年的47.1亿斤增产2.8%。
宿州是产粮大区,秋粮丰收似乎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的事。但回顾今年我市的雨水天气条件,顺理成章便成了难得一遇。“我家的玉米不仅没减产,还丰收,今年能有这样的产量,实在出乎意料。”家住萧县永固镇疃里村的农民黄北成,看着满院子金黄的玉米棒子笑得格外开心。
“玉米长苗时,天气旱得有些厉害;后来,下了及时雨,送走了旱情;现在雨却一直下个不停。”9月初,记者在采访宿马园区苗庵乡曹集村的农民周茂宣时,他道出了心中的忧虑。周茂宣、黄北成,一前一后的心情对比显示出我市农民对于秋粮丰收的意外程度。
“一切存在都有其内在本质联系。”意外丰收掩盖不了我市对粮食增产的独到匠心和辛苦努力。
秸秆还田增肥力 机械投入抢墒机
今年午季,为了配合秸秆还田,我市推广了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机,灭茬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共5000多台套。
小麦秸秆的大量还田保护了土壤墒情的散失,据调查,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地块,比没还田的土壤相对湿度提高6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苗期的旱情,也为后期生长提供了一定的肥力,收到良好效果。据顺河农技站调查,秸秆还田田块的玉米单产比焚烧田块增产8%。
为提高田间留有麦茬的机械播种能力,我市推广了种肥一体化播种机和高腿播种机共1200多台。全市夏种工作于6月23日全面完成,夏种面积703.2万亩,其中夏玉米442.7万亩,夏大豆175万亩,夏甘薯32.5万亩,夏花生13万亩,水稻8.7万亩。
大规模的播种机械设备投入,使我市夏种比常年提前5到7天完成,在随后的干旱情况下赢得了主动。全市秋季作物苗期长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苗期轻旱其实对农作物生长是有利的,轻旱能刺激作物根系生长,深扎根。”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孙有丰认为苗期轻旱有利于提高后期的抗倒伏能力、维持根系活力和功能叶的光合生产能力。
组织抗旱保苗情 技术支撑提单产
7月中旬出现旱情以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抗旱动员会议,全面安排抗旱工作,全市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抗旱为主的各项田管工作,到7月底,全市共浇灌农田120万亩。7月18日和26日出现了两次雷阵雨过程,我市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市60%的区域降雨量在15毫米以上,部分乡镇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有效缓解了旱情。
“技术是提升产量的关键和基础”。据我市农业专家介绍,为提高秋粮产量,我市重点推广了高产紧凑耐密型品种等提升单产的几项关键品种和技术。重点推广隆平206玉米品种和中黄13、科豆1号大豆品种,逐步改变玉米、大豆生产品种多乱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