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段时期,小麦主要病虫害以麦蚜、小麦吸浆虫、赤霉病为主,我和爱军通过到示范户家中和电话等方式告诉他们要抓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今年小麦的丰产丰收。
针对小麦的现况,我和爱军针对示范户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方案:
一、因地制宜,浇足浇好抽穗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影响粒重,抽穗、开花期干旱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小麦扬花后10~15天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因此,对受旱较重的麦田要创造条件,争取普浇一次抽穗扬花水。小麦灌浆期还应适时浇好灌浆水,以改善土壤墒情,保根护叶,延缓衰老,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小麦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 10天要停止浇水。
二、防治病虫害 随着温度提高,各种病虫害逐步进入多发期。防治的重点是麦蚜、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毫升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8~10 克,或可用 10%吡虫啉乳油每亩10~15 克对水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防治一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田间小麦 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50~75 毫升或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 毫升或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每亩 30克 喷雾防治;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75~100 克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应在小麦扬花后喷药预防
三、实施叶面喷肥,大力推行“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在灌浆初期喷 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的天达-2116 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溶液,每亩喷50~60公斤。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 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为了简化操作,叶面肥可与杀菌剂、杀虫剂结合施用。如每亩40%多菌灵乳剂50~80 毫升、50%辛硫磷乳油50~75 毫升、天达-2116生物细胞膜稳态剂 50克 ,对水 50公斤 配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可起到同时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一喷三防”效果,增强灌浆强度,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