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立足抗旱、浇水造墒
获嘉县自7月中旬以来,长期干旱,基本无有效降雨。加之玉米收获期提前,目前,天气晴好、气温偏高,散墒较快,麦播底墒普遍欠缺。为此,各乡村要抓紧组织群众浇水造墒,利用一切水源、井河齐配套,尽量扩大浇地面积。要克服等天靠雨思想,以防错过浇水有利时期,确保足墒播种,一播全苗。个别地块如茬口较晚不能浇底墒水时,可于播后6-7天种子胚部萌动后,浇蒙头水,促一播全苗。
二、精细整地、提高质量
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切实做到精细整地,夯实麦播基础。一要依托小麦高产创建,搞好示范带动,努力扩大机械深耕、深松面积。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深耕(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灾能力。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耕,并保证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切忌深耕浅耙,确保耙透、耙实、耙平、耙细。二要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秸秆施入土壤之前,可用50%百菌清500倍液加50%辛硫磷1000倍喷洒秸秆,减少病原菌和虫卵残留量。秸秆要充分粉碎切细,结合深耕掩埋,耙耱压实,使土壤达到松紧适宜,以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三要把旋耕地块耙实。旋耕地块容易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断垄和透风跑墒、易旱易冻等问题,所以旋耕麦田要通过磙碾、耙压等方法将表土耙实。要加强对农机手进行作业前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整地质量标准和技术要领,提高田间作业质量和水平。
三、 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应生态、合理布局,做到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抗病与广适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中筋小麦以半冬性品种矮抗58、周麦22、周麦16、国麦0319为主,搭配衡观35、平安8号、众麦1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新麦26、西农979为主,示范藁优2018。晚茬品种选用众麦2号、周麦23、新麦208等
四、 适期播种,控制播量
为保证小麦苗全、苗匀、苗壮,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丰产打好基础,麦播时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一要足墒播种。墒情适宜时,可直接整地播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及时造墒。实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二要适期播种。矮抗58、周麦22等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5号—13号;众麦2号、西农979等适播期为10月8号—15号。三要适播量。小麦的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整地质量等条件而定。结合我县实际,在适播期内,一般地块,每亩基本苗15-19万,亩播量10-12.5公斤;晚茬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3天每亩播量增加0.5公斤,但最高基本苗要控制在30万以内。四要提高机播质量,播种机匀速行驶,播深3-4厘米,落种均匀、深浅一致,播后镇压。
五、科学施肥,提高肥效
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持续培肥地力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总体原则:氮肥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测土确定磷钾肥总量,针对性补施微肥。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4-6公斤;亩产400-500公斤的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5-7公斤,钾肥(氧化钾)4-6公斤。高产麦田和优质麦田块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50%做底肥,50%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亩产500公斤以下的麦田氮肥60-70%底施,40-30%追肥。在施肥技术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施,锌肥与细土拌匀后撒施;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地块可酌情少施或免施钾肥;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5mg/kg,每亩施硫酸锌1-2公斤。
六、 普及药剂拌种、搞好土壤处理
采取土壤处理、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等综合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一要搞好种子检疫,防止含有检疫对象的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扩散。二要强化农业措施,推广抗病品种,减轻危害。三要普及药剂拌种,搞好土壤处理。在全蚀病发生区,应全部使用专用杀菌剂硅噻菌胺(全蚀净)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对新病区和零星发生区,可在播种期采用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等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对于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黑粉病等发生区,可根据病虫危害情况选用戊唑醇(立刻秀)、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多菌灵。咯菌腈、多菌灵等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并兼治秋苗期锈病和白粉病。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拌种,或使用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要大力推广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坚决杜绝“白籽下地”,有效控制麦播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七、种好稻茬小麦
稻茬小麦播种要因地制宜,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可耕耙后播种,注意早晾田、早腾茬、早整地,晚中求早,力争10月30日前播种结束,品种可选用新麦208、众麦2号等弱春性品种,亩播量15公斤左右。低洼下湿难以耕种的地块,可于9月25日-10月5日前后于稻田进行撒套播,选用周麦22、国麦0319等半冬性品种,亩播量13-15公斤,并要用壮苗、抗倒剂“爱得福”进行拌种。
八、搞好麦播技术服务
全县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掌握麦播动态,搞好技术服务。一要搞好麦播技术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麦播现场会、电视广播专家讲座、网络宣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宣传麦播关键技术,达到“家家都有明白人,户户都有明白纸”,切实提高麦播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二要继续开展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种麦第一线,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三要以项目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县要以小麦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为载体,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队伍建设,落实好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责任制,切实抓好麦播关键技术的落实,示范带动全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四要做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农技部门要根据生产实际,安排布置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做好新技术的试验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