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知百科 > 如何预防大棚番茄灰霉病(二) 返回首页

如何预防大棚番茄灰霉病(二)

时间:2013-11-25 08:29来源: 作者:收藏
    二、物理防控技术  
  1.首抓土壤及棚体消毒处理,控制源头病源菌。  
  1.1翻耕时,亩施入50%多菌灵1.5千克,或50%敌克松1千克,杀灭土壤中的病源菌。  
  1.2定植前15~20天,扣好棚膜,密闭大棚15~20天,进行闷棚消毒,使棚内温度达到50~60℃,最高达到70℃,可杀死棚内的病源菌,减轻病害的发生。  
1.3休田期于7~8月份高温期将棚地灌深水保持20~25天,进行高温“煮田”,可杀灭土壤病菌。  
2.改进栽培技术,搞好生态防控  
2.1加强温湿调控,进行变温管理。晴天早晨拉开草帘后,先放风30分钟,使棚内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然后闭棚,使棚温提高到32~35℃。31℃以上高温对病菌发展不利,而对番茄的光合作用有利。中午、下午继续放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3~28℃,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当棚内温度降到18-20℃时,关闭通风口,夜温保持在14~16℃,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阴天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也要适当通风排湿。  
  2.2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两行植株之间铺设一条滴灌带,滴灌开通时水在膜下,棚内空气湿度不增加。另外棚内地膜要全覆盖,让水分挥发不到棚内。如无安装滴灌条件,也要施行膜下暗灌技术,两行植株之间开挖一条暗渠,补水时水走膜下暗渠,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天或下午浇水。浇水后马上关闭通风口,使棚温升到33~35℃,持续1小时,然后迅速放风排湿,3~4小时后,如棚温降至25℃,可再闭棚升温至33℃,持续1小时,再放风,尽可能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减少发病机会。  
  2.3结合整枝绑架、打顶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基部老叶、黄叶及病叶、病枝、病果,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再次传播和侵染的病源菌数。  
  2.4番茄收获结束后,及时将秸秆、枯枝、落叶残体清除出棚外集中堆沤处理,切忌乱扔在田头、沟塘内。  
  2.5因地制宜尽量选用适宜种植的高产、耐灰霉病的品种。同时,推广使用消雾型功能膜、高光能无滴农膜、科学施肥、培育壮苗等栽培措施,有效地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