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知百科 > 如何增进水稻增蘖 返回首页

如何增进水稻增蘖

时间:2014-01-03 14:55来源: 作者:收藏
影响因素
  水稻分蘖与栽培技巧和环境条件亲密相关。温度是影响分蘖的重要因素,分蘖的最适温度是28—31℃。低于18℃就不会发生分蘖。水稻的分蘖部位,通常在表土下2—3厘米处。因此,影响分蘖最直接的温度是水柔和泥温。据研究,分蘖期白天浅灌1—2厘米水层,比深灌4厘米水层的泥温高1—2℃,而晚上浅灌的反而比深灌的低0。5℃左右。所以,分蘖初期白天应浅灌,夜间深灌,对增进分蘖有良好的效果。光照对分蘖有很大的影响。移栽后,如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叶鞘增长,秧苗细弱,不利于分蘖发生,反之,分蘖期晴天多,光照充分,叶鞘较短,植株生长茁壮,分蘖多而快。
  插秧深浅与分蘖快慢有亲密关系。秧苗浅栽,表土层通气良好,泥温易升高,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如秧苗深插达7厘米,移栽后的泥温要比栽深3。5厘米的泥温低1—2℃。分蘖节要在表土层能力分蘖,深栽秧苗逼迫形成“二段根”或“三段根”,而耗费养分。每生长一个节,需时约5—7天,分蘖期延迟,有效分蘖大大减少,对夺取高产不利。
  营养供给充分与否和分蘖发生也有亲密关系。通常供肥充分,分蘖发生早而快,分蘖的时间延续得长;反之,分蘖发生迟缓,停滞也早。
  增蘖办法
  1、培养壮秧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壮秧产量高”。壮秧移栽后发根快,分蘖早,抗逆力强,成穗率高,通常壮秧比弱秧增产10—20%。
  2、适时移栽昆明地区的农谚说:“早栽三日稻子好,迟栽一日穗子小”。适时早栽有利早生快发,实现蘖多蘖大。早栽延长了营养生长期,积攒的干物质多,有利夺取高产。
  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过长,超过适宜的秧龄,就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移栽时已开端幼穗分化,或者移栽后不发苗就进入生殖生长,造成产量锐减。因此,要适龄移栽,不栽“超龄秧”才有利夺取水稻高产。
  3、施磷钾肥水稻分蘖期磷素充分能增进分蘖快,分蘖多,缺磷则发生僵苗;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传送和贮藏等需要磷、缺磷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钾对水稻颖花退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巩固率;钾素供给充分,籽粒丰满,有利于机械组织发育,使茎秆坚韧,提高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
  磷、钾肥,通常做基肥一次施用。在缺磷、钾的田块,必须增施磷、钾肥。
  4、浅水勤灌分蘖期忌灌深水。通常维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浅水勤灌,能够提高水温、泥温,增进提早分蘖,下降分蘖节位,分蘖多,品质好。
  5、适时中耕中耕能提高土温,活泥通气,增进肥料分解,加速新根发生,消灭杂草,打消土中有毒物质等。特别是泥土粘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的田块,及时中耕愈加重要。通常中耕在移栽10天后联结追肥进行。
  6、早施蘖肥早、中稻的有效分蘖期较短,中稻的生育期较长,但分蘖期也只有10—15天。分蘖期需肥较多;吸肥强度大。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移栽后10天左右,应施分蘖肥,促使叶色变浓,争取早发分蘖。分蘖肥的用量,应依据“瞻前顾后看当时”的原则,既要思索泥土肥瘦情况,又要看秧苗当时的长势长相,同时还要预测以后的生长趋向。在施基肥程度中等的情况下,每亩追施5千克左右,肥力差的田块,应适量增长,增进分蘖硬朗。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