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商贸信息 > 致富信息 > 林鲁福:5000元办起个生态养殖场 返回首页

林鲁福:5000元办起个生态养殖场

时间:2012-08-28 14:33来源: 作者:收藏

  他曾经是农场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如今成了职工致富的带头人,去年他家庭收入达10多万元。他,就是西达农场青年党员林鲁福。近日,笔者慕名走进他座落于西达农场红岗分场录马坡村南侧的养殖场采访,聆听他娓娓道来的创业故事。

  1976年,林鲁福出生在原红岗农场一个职工家庭,3岁时,他的父亲不幸遭遇车祸身亡。从小就饱受生活磨难的他, 17岁中专毕业时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然而,既无雄厚的资本,又无过硬的技术,创业谈何容易!为此,他踏上外出打工谋生的道路,先后到建筑工地从事挖掘机师父助手、跟车贩运瓜菜、批发水果等近10种职业。“打工之路漫长又艰辛,在经历了风霜之苦后,我开始认识到,仅靠苦力打工,流汗多而收入少。”林鲁福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真正的男人应该大胆拼搏、顽强进取、发家致富。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他开始寻求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

  2003年初春,林鲁福带着打工积累的5000元回到农场,打算在录马坡村办一个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场。他先后到中坤、龙江等农场的养殖场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办养殖场、发展林下经济等情况。筹办初期,乡亲们对他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可就是这点启动资金,他干出别人认为干不成且不敢干的事。“5000元如何能办生态养殖场?别说请人来建养殖场了,光买建筑材料钱都不够……”林鲁福告诉笔者,没钱请人,他就邀来亲戚朋友帮忙,他和妻子既当工头又当小工,硬是一砖一瓦、一锄一铲地将几亩菜地和荒坡改造成了个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场。

  整个生态养殖场从筹建到使用,历时5年,占地9亩。其中2亩猪舍、1亩鱼塘、6亩胶园。特别是在后期猪舍的扩建中,由于资金短缺,养殖场陷入困境。林鲁福就给别人打工,用劳务所得补贴养殖场。西达农场工会在进行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困难后,积极帮他解决困难,为他申办农场的扶贫资金,帮其办理贷款,解决了他的困难。

  林鲁福告诉笔者,2009年,在西达农场红岗分场领导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他的养殖场购买了20头母猪、60头猪仔、鸡1000只、鸭100只。同时在养殖场边挖鱼塘,在附近荒坡上种200多株橡胶,还建造了3个沼气池,走上了循环养殖之路。养殖场里的猪粪和冲洗废水混合物都通过地下排污管道统一送进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烧水、做饭和猪舍保温供暖;在水面上养鸭,其产生的粪便,可为池塘里的鱼提供饲料;在胶林下放养鸡,鸡吃虫吃草,减少了胶园除草的工序,其产生的粪便可为橡胶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料,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了“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循环经济模式。“我一边发展一边学习,逐步掌握畜禽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一系列养殖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自己在生态循环养殖领域如鱼得水,干得更欢,养殖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说起生态循环养殖,林鲁福说得头头是道。

  说到投入与产出,林鲁福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帐:2011年,他的猪场共出卖肉猪200多头、仔猪150头、鸡1100只、鸭120只、鱼2000多斤,除去养殖成本,累计纯利约13万元。

  随着科学管理、科学饲养技术的不断成熟,林鲁福的生态循环养殖场正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今年,他的养殖场被农场确定为科学养殖示范基地,成为培训职工学习种养技术的首选基地。“能够为父老乡亲办点实事,我心里特高兴!”林鲁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自己平日里总爱把村里一些有意向发展和正在发展养殖业的乡亲们召集到自家的养殖基地交流经验,向乡亲们传授养殖技术,在全村掀起发展林下养殖业的热潮。在他的带动下,录马坡村的规模肉禽养殖户由原来的1户增加到9户,养殖户户均增收逾2万元。

  当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林鲁福满怀信心地说:“农场山多地阔,且胶林茂密,最适宜于发展林下养殖业。发展林下生态循环养殖业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节约成本,我准备继续扩大发展养殖规模。”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