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商贸信息 > 致富信息 > 重庆万州区:致富路在脚下延伸公路建设浓墨重彩 返回首页

重庆万州区:致富路在脚下延伸公路建设浓墨重彩

时间:2012-10-17 14:56来源: 未知作者:孟枭收藏
        “颠颠簸簸进乡村,摇摇晃晃出家门”。这曾是过去万州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万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来抓,一条条通乡公路得到硬化、一条条通村公路建成通车,蜿蜒在山间的小路变成了车辆可以通行的公路,原本颠簸难行的碎石路变成了平坦顺畅的硬化路。农村公路的建设,犹如一道道甘泉流到群众身边。以路为本,群众的生活方便了,经济生产加快了,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百姓说变
  公路通到家门口,方便了!
  10月8日,记者跟随一辆大型货车沿崔石双公路开到了熊家镇石公村的养猪大户崔昆伦的家门口。五六个工人忙着把一头头生猪抬上货车的大货厢里。而在一旁看着又一批准备出栏的生猪即将给自家带来新的财富,崔昆伦乐得合不拢嘴,“都是这条新修的公路给我们家带来了财富啊!”
  提起这条路给周边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老崔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条路修得太好了。我们石公村三面环山,只有从一条小河沟出村。以前没通公路时,进出村的所有生活物资,以及农产品都得靠肩挑背扛。一到收获的季节,大家种的粮食,养的牲畜都无法运出。只能靠人工挑担,大伙吃了不少苦头。”
  “以前大家都不敢把猪养多了,怕运不出去。”老崔接着说,几年前,他同几名村民将五六头猪抬到几公里外的公路上去卖。来回几次下来,累得他当场就一屁股坐到了公路边上。
  4年前,从熊家场上新建了一条1.5公里的崔石双农村公路,并且还通到了老崔的家门口,这让他一下有了发展养殖业致富的信心。“路通了,运送饲料和出栏生猪都特别方便了。”老崔说着这几年的新变化,话匣子就停不下来。“几年时间,我的生猪养殖规模一下发展五六百头,收入也自是‘突飞猛进’。”
  “整修一新的农村公路不但为农民秋收带来了方便,而且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保障,有力拉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达的农村公路已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有力引擎。”崔昆伦对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说:“这条路修好了,可以说是圆了我们石公村2700多村民多年以来的愿望。”这条路通了之后,搞种植的养殖的大户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了,收入也比以前多多了。“比如说我们家的五六百头猪,一年能有十来万的纯收入,我觉得很知足。”说起这些,崔昆伦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路通了,农产品田边卖成钱
  “现在熊家镇和几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了。小楼房多了,小汽车多了,摩托车更是成为了普通的交通工具……”10月11日,细数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熊家镇副镇长李树尧如数家珍,“这些变化都源于硬化天(城)熊(家)公路,是这条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变化由路而来,过去的面貌也要从路说起。
  过去的天熊路的路况如何?熊家镇人深有体会:“下雨一包糟,晴天一把刀,推摩车要用棍棍撬。”
  路烂的日子是辛苦的。天熊路原来是一条既可通往天城镇,又可通往驸马的“连接道”。但由于多年失修,再加上重车的反复碾压,熊家镇经这条烂泥路与外界相通,下雨天就是满地稀泥,遇到大晴天又是漫天灰,恶劣的出行条件让这里的村民备受煎熬。李树尧说:“以前熊家镇有一些村民用三轮车或摩托车时,遇到下雨天稀泥厚的时候,摩托车根本就骑不动,还经常看到人将摩托车抬出泥坑,真的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
  许多熊家镇人多年以来种植蔬菜、柑桔等水果,但由于路不好走,外面的商贩不愿进来,镇里的村民不得不用背篓将蔬菜、水果背出村子。
  “以前,每到收获季节,眼看着大好的蔬菜来不及卖出去就要烂在地里,真是很心痛。我便与家人一起挑着蔬菜、葱等,到几公里外的主公路上去卖。”熊家镇白水村种植户陈仲兰深有感触地说,用人背、挑方式运输蔬菜,毕竟是杯水车薪,不仅运输的人力、时间成本高,而且还卖不出好价钱。
  路烂,不仅让当地群众生活不便,更是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条好路,成为了熊家镇人最大的愿望。
    2011年12月底,熊家镇在交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花120余万元硬化了2.1公里的天熊路,打通了熊家镇与外界连通的公路,群众的愿望实现了,熊家镇也由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路修好了,我的种菜规模也扩大了,现已发展到了20多亩。我家还专门买了一辆长安货车来运送蔬菜,每年的收入也达到了五六万元。”陈仲兰说起硬化天熊公路带来的变化,心里美滋滋的,“公路修好后,收购蔬菜的商贩直接把车开到熊家镇的各个村里,农民在田地边就将蔬菜卖成了钱,村民在田边就可以数票子了。”
 “民心路”让他们融入了城市生活
  10月12日,记者乘车经红葵路采访时,看到路上一车车蔬菜、一头头生猪、一只只鸡鹅,源源不断地发往万州主城区,沿途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热火朝天场景。
 “红葵路是连接太白办事处红光村至高梁镇葵花场的一条主要干道、便民要道。全长约8.8公里,因原道路凹凸不平,宽窄不一,车辆通行困难,安全隐患大,群众意见大。”随同采访的高梁镇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区交委给予高梁镇鼎力支持,调整指标,全面硬化了红葵路,有力的推动了高梁镇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记者看到高梁镇葵花村村民刘平正载着满满一车蔬菜往城区赶。“这条路一头连接着高梁镇的葵花,另一头就连着万州城区的太白街道,也是一条典型的城乡连接路。然而,以前的道路是一条特别差的烂泥路,就是在晴好天气里,村民进出村运输农产品到城区也是件麻烦事。”听说记者来采访,刘平说,以前运输蔬菜一走的话就颠,车子装上的西红柿一颠就掉到外面地上来了。只好从高梁镇再绕周家坝一大圈,才能到城里。明明几分钟车程就可以到万州城区,却要绕上一大圈才能进城。
  “这条路修好后,我种的几亩蔬菜再也不用愁运不出去了。每天我只开几分钟的车就能把蔬菜送到城区,有时我还收一些村民的蔬菜到城区卖,一年下来,可要挣好几万块钱。”刘平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每到周末,我还开车带着妻子、儿子到万州城区购物、游玩。硬化后的红葵路不仅让我们增加了收入,而且也的的确确将我们这些农村人融入了城市生活。”
  高梁镇政府的这位工作人员接着介绍,葵花片区是高梁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区政府农业产业的重要布局区。红葵路硬化后,为高梁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基础保障,更加有效的推动了葵花片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为高梁开辟了一条“农业发展之路”。同时,红葵路硬化后解决了沿途涉及到原高梁葵花片区村民及周边九池乡、柱山乡、太白街道永宁村、万二村约2万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是一条“民心路”。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农村公路建设浓墨重彩
  对于万州的农村公路,农民群众的体会最深。致富路、发家路、出山路、进城路、民生路……这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赞誉中便可一目了然。
  最近十年来,万州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其中,农村公路建设可谓浓墨重彩。从土路、砂石路到全硬质化道路,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同时也成为农村致富的小康路、新农村建设的幸福路、党和群众的连心路。仅今年,万州共开工建设了村通畅工程296公里,共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目前,正抓紧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到年底,全区农村公路行政镇乡和撤并乡通畅率将达到100%,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6%以上。
  万州“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万州将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力争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三年计划投资10亿元,实施硬(油)化撤并乡连接公路和县乡连接公路197公里、村级公路960公里,完成县乡公路路面大中修120公里和已硬化通村通畅公路加宽改造24万平方米,全区县乡公路好路率达到85%、场镇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到95%以上。
  城乡道路更好了,更美了。一条条路,是引领群众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一条条路,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好诠释;一条条路,是无数个希望的寄托;一条条路,是过去与现在生活变迁的最佳见证。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