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市委书记江山带领由何希勇、孔晓宏、张裕发、黄秀生、曹哨兵、刘艳、杨东坡、苏虹等市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三看三比”观摩团,在杨德义、王燕永、刘国栋、王中前等区领导陪同下深入我区,就园区建设、工业经济、美好乡村建设进行观摩指导。
观摩团先后深入施集镇喉咙洼美好乡村建设点、滁州台塑注塑机制造项目、南谯新城现代产业拓展区及洪武东路项目、德力高档玻璃酒具制造项目、华海中谊大型真空工业炉制造项目、滁州神煜五金机械液压配件及伺服电机制造项目、奥特佳商用压缩机及配件生产项目等现场观摩指导,并听取了各观摩点工程项目建设有关情况介绍。
观摩活动结束后,在区政务中心召开了全市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和美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南谯区汇报会。杨德义、白林、王燕永、刘国栋、尹虹、陈东风、傅文发、张秀山、王中前、王光刚、王良仁、光大志、刘洋兵、张毅、邵长玲、董新贵等区领导及有关镇办和区直单位负责人参加汇报会。会上,杨德义汇报了我区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和美好乡村建设情况,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南谯汇报专题片。杨德义表示,南谯区将以这次观摩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贯彻落实观摩会议精神,争取在下一轮观摩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江山强调,在这次观摩活动中,各单位不仅看了感动,想着激动,更要看后有所行动。要自我总结、相互比较,学习他人之长,找出自己不足,认真加以研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慢的要奋起直追,快的也要注意到后有追兵。
就南谯区情况,他指出,喜的很多,忧的也不少。喜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拓展区有大动作。通过南工大科教园区、远望淦拓等项目的引进及随着洪武路的开通,可走出一条发展新路。二是工业园区有新亮点。南谯工业园区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为苏滁产业园做出了贡献。现在,奥特佳等具有市场前景、科技含量高、填补市场空白的一批亿元项目成为南谯工业发展的新亮点。三是经济运行有新贡献。1到5月份,南谯区在全省43个区中比较,无论总量还是速度总体不错,四大数据表现为两升一平一降。
对南谯今后发展,他提出六个要求:一是进一步在拉升标杆上下功夫。利用当前正在开展“四个什么”大讨论活动,自我加压,查找不足,找准参照系。为此,他建议“对标浦口新区、比肩省内一新区、对比汊河新区”,同时工作成绩放在全省排名比较,并加快一批强镇崛起。二是进一步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重点围绕“一圈”(郊区、新区、山区)、 “一带”(沿滁经济带)、“两个城”(滁城、南京城),对南谯的定位、特色、机遇、优势等认真分析研究,必要时请专家来谋划发展思路。三是进一步在产业集聚上下功夫。可以专门就一个产业来集聚,也可以一个产业转移地来进行集聚。要加强对南京等周边城市的调研,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四是进一步在集约节约资源上下功夫。土地置换将取消,所以要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五是进一步在培育经济强镇上下功夫。通过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壮大镇域经济、县域经济实力。六是进一步在聚焦、聚力项目发展上下功夫。重大项目要始终装在脑中,要集中优秀干部、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

何希勇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南谯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发展的战略挥师南下,聚焦乌衣,两轮驱动(城镇化和工业化驱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的南谯和五年前的南谯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富裕的美好新南谯已经初见端倪。
何希勇要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进度,使工业企业迈上新的台阶;要做好苏滁经济带的建设工作,要一马当先,冲在前面,争当排头兵。要做好园区的拓展工作,充分利用洪武路向南拓展新的园区,好好的规划,加快建设,成为发展载体和平台;在美好乡村建设方面,在村庄整合方面,要进一步拉升标杆,狠下一条心,抓紧、抓好、抓到底;强化意识,要树立标杆意识、冲刺意识、统筹意识和效能意识。
何希勇希望:南谯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市五届六次全委会的精神,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为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为打造全市经济的升级版做出不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