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调研 > “补好”经济短板 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首页

“补好”经济短板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0-04-02 18:29来源: 农视网作者:佚名收藏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日渐显露,这当中尤以乡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甚为突出。毫无疑问,乡村地区是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整体突破的最大短板,唯有补齐这块短板,中国经济的总体实力才有更上一步台阶的可能,唯有使中国的乡村地区产生振兴革命,使中国的乡村建设充分释放更多更好的改革红利和经济能量,中国的整体国家实力才能确保内部的底蕴更加深厚,中华民族才真正敢于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昂首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乡村振兴,于国于民,都有天大的益处,但要认真开发这项伟大战略,确实任重而道远。毕竟,中国最落后的地区是农村地区,中国最需要给予帮助和扶持的人群是农村群众。农村地区的落后是久病之后的痼疾,农村群众的贫穷是经年难除的顽症。因此,只有让农村地区兴旺起来,让农村群众幸福起来,中国社会的整体富足便指日可待。

  实现乡村振兴,就是做好“三农”工作的继续。总书记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了广大农民兄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这意味着,要实现乡村的振兴大业,其着力点仍然不可偏废“三农”这一主心,那么当前束缚农村发展活力的三大软肋,无非就是产业结构不强、乡风文明不优和农民收入不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点适用于每一个社会群体的每一个人。从现在的脱贫攻坚政策来看,地方政府寻找产业支撑,优化乡村环境,都是为了将来给农村群众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氛围,有了健全的产业结构,有了优美的居住条件,农村才能留得住人。依托于渐渐做强的产业,村民如果以入股模式成为产业的主导者和经营者,而不是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那么产业便会因村民注入更多的心血而获得灵魂;当乡村美好的自然风貌配上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即便是一直生活在闹市繁华处的城里人也会向往农村人常居于山水田园之间的那份惬意和怡然。

  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振兴地方的农业经济,优化地方的农业生态,增加地方的农民收入。对中国这个传统农耕的社会来说,务农重本,是天下头等大事。农村安稳了,国家才会坚硬如磐石,风吹不颤,雷打不动;农村富裕了,国家的经济底蕴才会厚实强劲,发展之路才会稳步向前。乡村振兴是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工作,农业是产业的基础,农村是区域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基础,把牢了这三个基础,我们的国家必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杨春雨)

  (作者:杨春雨)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