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必须依靠内生动力的增强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才能实现这一点。在扶智上,除了教育和培训,让贫困人口参与各种类型的帮扶项目中,边干边学,边干边树立信心。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如何让农业增效益、脱贫见实效,引导贫困户勤劳致富,面临贫困村桥南村发展的“课题”,许海标在入户走访中,越来越认识到,扶贫先扶志,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好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志气”立起来,才能真正下定决心“拔穷根”。群众的实际困难在哪!党员的思想路线就在哪,只有群众思想真触动,才能振奋自力更生的斗志,鼓起敢于致富的勇气。
桥南村依托天瑶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引导贫困户种植金银花。“金银花好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种植3年后进入盛花期,亩产干花50公斤至100公斤,亩均收益可达上万元。”村第一书记许海标表示,桥南村一共有96户贫困户,通过与药材收购企业签订回收合同,种植了264亩金银花。除了卖花收益,贫困户每亩地每年还能获得入股分红1000元。
桥南村村民张明建刚下地回来,满院子新收的玉米棒金灿灿地铺在地上晾晒,他的妻子正在喂羊,栅栏里“扶贫羊”已经发展到28只,个个膘肥体壮。张明建家曾经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老伴儿患眼病视力不好,他股骨头坏死腿脚不便,工地上的建筑活也不能干了,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干起了种养业,如今顺利脱了贫。
说起今年的收成,张明建向笔者盘算起来:3亩多地的金银花,今年第二年开花,每亩地摘300斤鲜花,10元一斤,亩均收益能达3000元。进入盛花期后,产量还会增加,最高1亩地可以收入1万元。“除了地里的收入,养的28只羊,等到年底可以出栏十几只羊,还可以卖1万多块钱呢!”说到这里,张明建掩饰不住的喜悦挂满了脸颊:“现在仅仅脱贫还不够,俺还要向致富路上奔呢!”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蒙城县,不仅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等初见成效,贫困户还通过技能学习,摆脱了谋生技能单一的处境,端起了奔向新生活的“技术饭碗”。
在安徽天基正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养殖场里,富达村贫困户李德富甚是感激:“儿子“走”了,儿媳又改嫁,我后来出了车祸,身体不好,无依无靠,多亏李总安排到这务工,干些轻便活,一个月近2000元工资,生活上没有啥可愁的。”
作为蒙城县楚村镇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天基正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和编发小册子等方式,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群众,并从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与养殖户算科技“明白账”,鼓励他们实行科学饲养、规范管理,加快良种改造步伐。对有养殖愿望的无资金户、特困户,免费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了增强养猪户抵御风险能力,实施以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实行“四统一”,即:由公司统一提供猪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近百名像李德富一样的贫困户开始了新生活。
公司董事长李灯虎介绍,从务工、养殖、都有预留给贫困户的岗位,仅务工收入,每个贫困户每年就能达到35000―40000元。
除吸纳贫困户通过务工、培训技能脱贫,蒙城县多地在产业扶贫中扶持贫困户建立自己的新事业。
在三义镇三塔村侯付强肉鸽养殖基地,“以前困难的时候,总在想啥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养殖鸽子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打算联合周边养殖户搞网络销售,帮助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侯付强和笔者算了一笔账,从母鸽生蛋到孵化器孵化幼鸽需要18天左右,从幼鸽喂养到可以进入市场售卖需要25天左右。乳鸽出售每月可以卖1000多块钱。除此之外,又种了6亩果树,果树下养殖土鸡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扶贫扶智是脱贫攻坚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培育新民风的根本途径,通过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方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志气,把“我要脱贫”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鞭策贫困户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强化自身内力修为。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摈弃“等靠要”和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不断推动脱贫攻坚战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扶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的意识根植于脑,扶贫先扶志、授鱼又授渔,不仅催生了强劲的内生动力,点燃了越来越多贫困户从实现脱贫到如何致富的激情。更是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最佳方式。
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精准扶贫要点到思想和精神的“穴位”上,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深意。在推进扶贫开发中,唯有做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才能切实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才能真正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 来源:蒙城县楚村镇信息站 作者:孙曦曦 杨桂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