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人物 > 刘建明:专注土壤修复 让土地更健康 返回首页

刘建明:专注土壤修复 让土地更健康

时间:2020-04-02 19:04来源: 中国农村网作者:佚名收藏

  科学家卡冯伯尔说: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诚然,一个人要想在生命历程中做出点事,没有高度热爱甚至痴迷的劲头,是难有所建树的。而纵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刘建明的工作经历,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对科学的那种狂热与痴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 刘建明

  致力科学研究 探求生态化肥

  在科学界,为数不少的科学家选择在国外发展事业,也有不少人出国深造后选择回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同那些热爱祖国的人士一样,出生在四川省泸县的刘建明在1988年获得德国海德保大学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回国,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从事矿物学研究工作。

  2006年,刘建明开始重点研究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并于2008年提出石头变成肥料的新概念,就是通过自主研制的水热反应工艺技术,在岩石中提取富钾硅酸盐,将矿物质营养元素整体地转化成植物可吸收的有效营养成分,从而作用于土壤,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这种新技术被称为土壤矿物质修复技术。

  把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让科研成果发挥最大值,不仅是对研发者付出辛勤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生命质量的培固和全新塑造。刘建明和科研团队大胆尝试,将研究出的多元素微孔矿物肥料转化为临床应用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刘建明在全国各地开始建立试验田,用于矿物质肥料的实践运用。北京市大兴区蔬菜基地的种植大户尹柄奇就是最早开始使用这种矿物质肥料的体验者。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使用矿物质肥料,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发展,叶片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还能够有效的抵抗病虫害,不但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与质量。

  

  北京市大兴区 留士庄尹炳奇实验田

  倡导绿色发展 促进农业转型

  作为农业大国,当前我国的农业在转型之中,正在从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农业专项转向生态农业,化肥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也将重新定义。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已经从产量变为品质的提升,而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产品才能健康。

  刘建明说:每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从导入到成长,再到成熟,然后进入衰退的阶段。肥料产业在我国已经过了最高峰期,在提倡绿色生态农业的今天,肥料体系应该与时俱进的改变,这个改变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商机。土壤修复改良和绿色生态农业就是中国肥料产业新的生长空间。

  

  年产十万吨土壤修复剂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土壤不仅具有资源属性,还具有环境属性,不但能够维系植物的生长,还能调整整个生态环境。刘建明介绍,肥料对土壤造成污染,在技术的支撑下是可以修复和改良的。截止目前,经我国农业批准的土壤调理剂等级已有107个,其中包括27个有机质土壤调理剂。矿物质是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结合有机质和微生物而成的土壤调理剂可以给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也可以给环保产业,尤其是土壤污染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目前,刘建明团队研发的矿物质修复技术已与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30万吨生物型土壤修复肥料生产线,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生态农业的新发展,这是新的商机,是值得每个化肥企业关注的商机。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