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全程机械化红薯种植和人工种植对比测产实验,来自西南大学教授、三峡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市种子站、各乡镇农技员、红薯种植大户和农户们,正在现场体验机械化收获红薯。
机械在轰鸣、种植户在讨论,技术员在讲解,红薯地里热闹非凡,井然有序。
“突突突”……农机手发动一台红薯收获机,进行杀秧、采收等工作。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垄上走一道,只需一分钟,红薯秧就被打得稀碎;再走一道,掀土、抖动,一个个红薯就落在垄上。随后,工人将一根根红薯收集装袋。一气呵成,红薯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被采挖出来了。
看着如此简单快捷地将红薯采挖出来,种植大户罗云荣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要一锄一锄地挖,费力得很,弯腰手磨的,现在只需拿着口袋捡红薯。”说话间,罗云荣拿着口袋,麻利地将红薯装袋,喜不自胜。“连泥巴都抖落得干干净净。”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唐道彬介绍,一垄 40米长的红薯,从机器开始启动到杀秧结束只花了一分钟,收获只花了三分钟,算下来5分钟至少要收40个平方的土地面积,如果换***工收40平方 5个人都不一定能够收得完。
彭水属于山地,山地特色农业要发展好,第一就是要把成本减下去,从机械起垄、杀秧到收获,通过机械和人工对比测算 ,每亩的效益节约成本350块钱左右,对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减少劳务成本方面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红薯全程机械化操作,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而且连亩产都能提高。
种植大户罗银兰是深有感触,“人工种植每亩产值在4000斤左右,机械化种植每亩可达到5000斤左右。”罗银兰说,自己今年也种植了红薯,每亩产增值是看得见的。
据介绍,机械的动力系统是拖拉机,起垄、插秧、杀秧,收获只需更换不同功能的设备,一机多用。经过改良加工的机械,更符合山地耕作。
红薯地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黄振霖正在对比人工和机械起的垄高、垄宽、垄间距的差别,经过现场鲜薯测产,全程机械化种植的4个高淀粉红薯亩产均达到5000斤以上。“这主要是红薯在种植时,机械化起垄比人工起垄要高和宽,这样就增加了红薯种植土壤的厚度,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水、保肥和保壤的作用。”
红薯地里,一袋袋红薯装满沉甸甸的丰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红薯机械化操作的好处,其乐融融。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11/t20211104_992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