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调研 > 多管齐下 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传承 ―― 记石门县罗坪乡何家峪村传统文化兴趣小组管理模式 返回首页

多管齐下 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传承 ―― 记石门县罗坪乡何家峪村传统文化兴趣小组管理模式

时间:2021-11-10 22:08来源: 常德市农业农村局作者:佚名收藏

  

  为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石门县罗坪乡何家峪村依托自身文化资源特色,打造了打点子、舞龙灯、土家山歌、土地戏等多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在多重机制的作用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群众自发训练机制。在支村“两委”的倡议和文化艺术协会的组织下,各屋场全面统计了群众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多支传统文化兴趣小组,还形成了群众自发训练机制。在兴趣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大家的空闲时间,在屋场公共区域、村部文化训练室等地方,自发开展才艺训练,不仅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得以传承,而且推动了群众自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浪潮,已成为何家峪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导师帮带提升机制。针对兴趣爱好小组基础差的难题,文化艺术协会通过多种渠道,聘用了义务帮带导师,建立导师帮带提升机制。如打点子团队的文化名人覃朝达、石门土家山歌的省级文化传承人李育南和市级文化传承人熊渊玖等。训练中,各导师通过集体展演、一对一教学和“比比看”等形式,不仅活跃了训练氛围,而且传授了技能、技巧,大幅度地提升了兴趣小组的表演水平。

  文化交流常态机制。文化传承不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创新的。为了更好地提升何家峪村传统文化传承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支村“两委”和文化艺术协会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和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交流常态机制。如前往罗坪乡栗子坪村、寨娅村等传统文化强村交流、取经,邀请其他优秀团队来村表演、交流等。此项机制,大大地提升了全村的文化影响力。

  内核创新激发机制。随着培育农耕文化的土壤逐渐减弱,传统文化不能吸引年轻人的现状日益凸显,支村“两委”超前规划,建立了内核创新激发机制。以文化传承人和导师为主体,对各小组的文化表演形式、内容等进行创新,宣扬新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打造全新内核。通过内核创新激发机制,不仅传统文化得到发扬,焕发了时代活力,更是扩大了传播面,激发了各年龄阶层的学习热情。

  才艺展示平台机制。支村“两委”、文化艺术协会和群众多方发力,构建多种才艺展示平台。通过屋场会、“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重阳节、新年文艺晚会为每个兴趣小组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和表演机会。才艺展示平台机制,真正地实现了文化来源于群众,文化回馈于群众的目的,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何家峪特色。

  何家峪村的多重文化传承机制,解决了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以切实行动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铸牢了村庄共同体意识。

  


原文链接:https://nyncj.changde.gov.cn/zhdt/gzdt/cddt/content_873313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