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资讯关注 > 田园丰收扮靓美丽乡村,东莞这个村“分米”20余年 返回首页

田园丰收扮靓美丽乡村,东莞这个村“分米”20余年

时间:2021-11-17 22:27来源: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作者:佚名收藏

  

  

  

  秋高气爽,丰收时节,稻谷飘香,遍地金黄。

  微信图片_20211115110606.jpg

  近日,东莞市区目前面积最大连片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东城周屋近700亩连片稻田迎来收获季,人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收秋粮,田野中稻浪翻涌、机器轰隆,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丰收赞歌,也开启了该社区“割稻晒谷分米”模式。而周屋户籍居民每人每月可免费领取20斤大米的传统,已经持续了20余年。

  科技赋能,村民欢庆丰收

  近700亩农田如何管理?说出来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只要9个人。

  一直以来,周屋社区始终坚持推行农业全程机械化,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调动居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水稻种植从播种、灌溉到收割、烘干,几乎每一步都由机器作业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微信图片_20211115110614.jpg

  科技赋能之下,种植近700亩的稻田不仅省时省力、大大减少人工劳作,也让粮食得到了稳产增效。“今年晚造水稻产量预计亩产在850斤左右,收割期也将持续13天。”周屋社区农业干部华叔说。

  此外,周屋积极雇佣社区里的残障人士从事农业生产,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每逢收获季,在共庆丰收、分享粮食的喜悦之外,这片土地上更涌动着一股邻里守望相助的热流。

  微信图片_20211115110619.jpg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讲好一粒米的故事,周屋社区还创新推出守望者计划,组建稻田守望者联盟队伍,充分发挥水稻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阵地宣传功能,为市民提供稻田导赏、农耕文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知识科普服务。

  同时,吸引周边居民、学校、企业前来开展亲子家庭、学生户外实践、环保志愿行动和职工户外拓展等自然教育活动。这里的一谷一稻无不时刻提醒着大家,除了打卡游玩,更要树立珍惜粮食、爱护环境的意识。

  都市田园,守住乡愁留住根

  2.7平方公里的周屋社区,坐拥东莞市目前面积最大的连片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这是现代制造名城东莞难得的一片都市农业园。

  “过去是为了吃饱饭,如今生活好了,村民们也还是喜欢吃家乡米。因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嘛,大家觉得很珍贵。”村民周伯直言,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周屋才得以在城市化进程中保存和延续农田保护区,而农田也在为周屋守望乡愁留住根脉。

  微信图片_20211115110630.jpg

  近年来,该社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做足稻田文章,稳住居民“米袋子”,并通过整合社区田园、湖泊、宗祠、民居、树木、民俗与滨河空间等资源,有效提升整体风貌和景观环境品质,逐渐打造成一个以历史风貌游览、莞式人文体验、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创新升级为特色的东城美丽村居综合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业兴、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周屋户籍居民每人每月可免费领取20斤大米这一传统已经持续了二十几年,素有“周屋熟,千户足”之誉。

  来源:南方+


原文链接:http://nyncj.dg.gov.cn/zixun/snkd/content/post_3657393.html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