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动态 > 白河:油茶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民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15时01分作者:贺余环来源:白河 返回首页

白河:油茶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民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15时01分作者:贺余环来源:白河

时间:2021-11-17 22:53来源: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作者:佚名收藏

  “我不仅把家里的30亩油茶林流转给了公司,还常年在园区务工,都是除草管护、果实采摘这样的轻松活,一年算下来,能挣一万多块钱。”一颗油茶籽,打开钱袋子,对于今年58岁的柴隆军来说,漫山遍野的油茶果点燃了他致富增收的希望。

  

  初冬时节,正是油茶采摘上市的季节。宋家镇磨坪社区凯奕油茶种植有限公司的千亩油茶园迎来丰收季,成片的油茶树枝繁叶茂,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迎风盛开,淡红色的油茶果压弯枝头,茶农们背着竹篓,趁着好天气采收油茶果。山坳间、道路旁、山林里,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油茶是一种纯天然油料,盛产期长、花果同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可观。“今年是个丰收年!”看着满地的油茶果,磨坪社区乡贤能人、白河县凯奕油茶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柴伦权喜上眉梢,“今年是正式开园采摘的第一年,野生茶树生长环境突变,致使挂果率不高,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可观的,目前已采收的油茶果就有6万多斤,采摘期间,每天用工量就有十多个。”

  

  磨坪社区油茶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大多种植于上世纪70年代,树龄在50年左右。早在多年以前,时任磨坪社区村主任的柴伦权就发现钻沟一带丰富的油茶资源。“磨坪社区油茶资源丰富,但群众意识淡薄,缺乏油茶管理技术加之油茶价格低,导致大量茶树撂荒,如果能管理出来,肯定大有文章。”2020年9月,瞅准了发展机遇的他牵头成立了油茶种植公司,将农户分散的山地、林地进行合理流转,建立示范基地,购入分拣机等设备,与安康市凤南富硒油茶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邀请省市县专家现场指导规划,正式走上了油茶规模化种植加工之路。目前,园区的1500亩油茶园已进入盛果期,走进磨坪社区小火石沟口,一沟两岸,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连绵的油茶花把山岗装扮成花的海洋,让荒山变金山,茶树变成“摇钱树”,带动20余户周边农户通过林地流转、园区务工增收3000元到数万元不等。

  

  “油茶树,果实大,晒干榨油富万家。”这种昔日少有人问津的山间野果,已“摇身一变”成为磨坪社区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我从去年基地建设初期就在这里务工,一天150块钱的工资,一年到头零零整整挣了有2万多元.....”磨坪社区二组村民许世宝乐呵呵地说,除了在园区务工,自家还种了5亩地,忙是忙了点,可觉得日子过得有奔头。“在基地务工,既赚了钱,又赏了景,你说这心情能不好吗?”望着争相竞放的油茶花,茶民程时东打趣道。“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包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磨坪社区瞄准‘产业富民’道路,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高效、循环生态、示范带动’总体要求,按照‘一心三区’产业布局,发展培育了青春茶业、老柴林果、锦笔寨生态农业等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磨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柴正伟介绍道,油茶基地建设,大力调整了磨坪社区的产业结构,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林业增效、生态改善的重要产业,综合效益正逐渐显现。

  

  “油茶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旅游价值,我计划再用两年时间,把磨坪、焦赞两个村的油茶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将规模扩大到2500亩,套种魔芋200亩,探索油茶深加工道路。同时充分利用油茶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形成集观赏、增收为一体的综合性发展体系,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乡村的景色美起来,真正为乡村振兴加把‘油’。”谈及未来,柴伦权坚定地说。

  


原文链接:https://nyj.ankang.gov.cn/Content-2329270.html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