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资讯关注 > 农业综合执法:“铁牛卫士”保障秋收秋种安全有序 返回首页

农业综合执法:“铁牛卫士”保障秋收秋种安全有序

时间:2021-11-17 23:08来源: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作者:佚名收藏

  

  为保障秋收秋种农机安全生产,有效压降农机事故发生,自10月下旬开始,我市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铁牛卫士”农机安全专项执法行动。目前,全市已出动执法人员1780人次、执法车510余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1700多台,处罚农机安全非法违法行为321起,罚款1.69万元,作出警告143起,下达责令改正告知书347份,没收假牌假证3套,没收拼装的农业机械2台套,有1起案件列入市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会,在全省尚属首次。全市今年以来尚未接报农机伤亡事故,有望实现“零事故零亡人”,农机执法行动切实发挥了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作用。

  一、高度重视,保障有力

  我市高度重视农机安全执法工作,将全年农机安全执法任务列入《2021年扬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要点》,明确执法巡查覆盖面的要求,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打击农机无牌无证、无证驾驶、逾期未检和拆卸安全防护装置等违法行为。农业执法人员以严防农机事故为己任,以乡镇为单位坚持不间断全覆盖执法巡查,对各类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纠正一起,用法治手段促使农机事故隐患实现闭环治理。执法过程中,执法机构坚持遵守“三项制度”,用执法记录仪和说理式执法文书全程记录执法过程,将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以及整改建议写入行政处罚文书和行政建议指导书,将执法和普法有效结合,使行政处罚起到了良好的惩戒效果,执法行动切切实实打到了“七寸”上、治到了生产作业环节上。

  二、内重创新,外输经验

  综合执法改革后,我市农机执法工作迅速上升到主责主业地位,在全省率先完善了一系列程序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办案举措,制定了一系列取证标准规范,坚持党建引领,在农业执法机构内部营建了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在全省率先发起“田间地头执法破冰”执法攻坚战,组织农机执法行动直插农机生产作业环节,利用信息化执法装备深度、精准打击农机作业过程中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使农机违法案件难查、难办、罚款难收缴等问题得到明显扭转,办案数量、质量显著提升,在全省农机执法领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我市已成为全省农机执法经验输出地,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受邀起草全省农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该局执法人员也多次担任“教官”,为全省农机执法人员培训提供实战教学师资。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困扰我市农机执法工作的主要有3个方面问题:一是老旧无牌无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治理缺乏有效方法。这部分机具既无法登记上牌,又难以认定报废,罚款不能根治问题,对我市农机安全生产而言是个不小的隐患;二是农机执法力量薄弱,专业执法人员缺乏。各县(市、区)专业农机执法人员普遍只有2-3名,大多兼职农机监管行政职能,难以全力聚焦农机安全执法办案;三是执法对象信息难以获取,存在立案难题。农机执法相对人主要是农民个人,且流动性较大,相对人不提供身份证件,执法人员就难以对其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一是建议出台可操作的强制报废拆解规定,以使用年限来认定报废,方便执法部门通过行政处罚予以没收、强制报废拆解,从而根治问题;二是建议将部分农机违法行为的处罚事权下放到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相对于农药、兽药、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农机违法行为往往事实简单、取证容易,案件多发生在农村,多以当场处罚的简易程序为主,属于点多面广、高频易发、专业技术要求适宜、基层社会管理迫切需要的事权,乡镇综合执法机构也容易“接得住”,下放处罚事权就可以彻底让农机违法行为在基层“看得见的管得着”,解决县级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建议尽快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方便执法人员在现场能够快速识别相对人身份,及时固定相关证据,使违法案件能够及时有效得到处理。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yznq/202111/T62KJAKO8UFR2ARF6IHR6W2DJYA5ETET.shtml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