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甘肃法制报》刊发《倾情服务 润物无声 --- 崇信县锦屏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二三事》,报道崇信县公安局锦屏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积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脚踏实地为辖区群众破小案、 解小忧、帮小忙,打造“小县城,大平安”。
全文转载如下:
近年来,崇信县公安局锦屏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 积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 验”,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脚踏实地为辖区群众破小案、 解小忧、帮小忙,打造“小县城,大平安”。以守护一方平安为落脚点的新时代“枫桥 经验”在崇信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推进平安崇信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并全力提升派出所工作水平,确保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落地见效。
打防管控安民心
“又来串门了!”近日,崇信县公安局锦屏派出所驻村民警赵喜荣入户走访时,居民无不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从居民楼林立的社区到农舍密布的乡村,崇信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印有民警名字和电话的警民联系牌以及驻村警务室。赵喜荣全天候下沉到社区从事摸底调查、信息采集、日常管控等警务工作,让群众深切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身边就有警察,使警务室真正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经常到村里走走,很多治安隐患和苗头就能早发现、早解决。”赵喜荣说。
“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是崇信县公安局公安警务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此举最大限度地把警务触角延伸到村社,是推动农村警务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一次探索。同时,深入推进“警调衔接”工作,整合社会力量,组建专职调解员队伍,全方位、深层次掌握各种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小矛盾”升级为“大案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技防破案赢民心
锦屏派出所充分认识到技防特别是视频监控建设的重要作用,紧抓“雪亮工程”、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推进契机,防范改造,新建单位围墙,加装防盗门窗,提高老旧小区的物防能力。目前,建成157个监控点位,与社区、街面监控形成补充,切实提升技防能力。将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作为实战核心,统一接警指挥、情报研判、视频巡逻、勤务管理,落实警力常态进驻,定人定岗定责,提升应战能力,构建基层实战勤务新机制。
今年3月,锦屏派出所辖区居民反映小区多辆电瓶车连续被盗。民警在调看案发现场及周边监控录像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每次作案前先到现场附近踩点,办案民警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及调看监控资料,很快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仅用8小时就抓获了盗车犯罪嫌疑人,带破10余起系列盗窃电动车电瓶案件,涉案价值2万余元,受到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锦屏派出所聚力服务赢民心,坚持从小案抓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退休干部张老先生如是说。
真情服务暖民心
针对辖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因行动不便或无人帮助等原因,锦屏派出所民警主动上门,成立便民服务小分队,采取上门***、送证,警务区设置临时法律咨询点,在村科技活动室现场办理相关业务等方式,为长期卧病在床的王发江等12名病残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为锦屏社区居委会胡廷云等9名无户口人员补办常住户口,并将已办好的居民身份证、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起送到群众家中,减少群众往返派出所次数,解决群众到派出所取证不便的难题。
锦屏派出所民警还紧扣爱民主题,通过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温暖群众,有效拉近了辖区群众与民警的距离,加深警民鱼水深情。家住西门社区的闫老太太,年近七旬,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社区民警董明磊、辅警陈旭辉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每逢节假日登门走访慰问,把温暖送到老人家中。同时,结合“一标三实”双清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将“白加黑”“五加二”等多种走访形式有效结合,上门入户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零距离宣传防盗防骗、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时刻提醒群众加强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