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风采 > 红光合作社为什么这样红 返回首页

红光合作社为什么这样红

时间:2013-08-09 05:06来源: 作者:收藏

  

    7月9日,记者来到万载县白良镇岐里村,一道独特风景跃入眼帘:五颜六色的太阳伞点缀田野间,伞下的人们忙着采摘有机毛豆。白良镇红光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晃告诉记者:“今天有130多人在基地摘毛豆,可采收有机毛豆20吨,全部按订单销给金源农业公司。”

    “红光合作社很红火、很吃香。”万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林称赞道。该社由流动党员陈光晃在白良镇岐里村创办,在白良、三兴、双桥、罗城4个乡镇租地1460余亩,种植有机水稻、毛豆、玉米等,目前有以资入股的农民股东62户、以田入股的成员1000余户。

    “去年底,红光合作社的农民股东,每万元股金分红4700元!”陈光晃乐呵呵地说。陈光晃是丰城市秀市镇人,从武警部队退伍后,娶了万载县白良镇岐里村女子为妻。这个万载女婿发现当地很多农田撂荒,就想把这些荒田租下来种,靠种田致富。

    仅凭一人之力,无法扭转农田撂荒和种粮低收益的困局。2009年初,陈光晃在白良镇成立红光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以田入股的方式租地180亩种水稻,当年赚了6万元;第二年扩大到500亩,又赚了10万元。但是,红光合作社在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等方面遇到了阻力。

    去年3月,红光合作社准备引种240亩有机毛豆,尽管陈光晃一次次上户动员,可当地农民就是不愿种,怕有风险。他意识到普通农民的思想不易做通,就发动村里的党员喻德生、喻火生、喻锁金等人带头种植有机毛豆。“党员的觉悟就是高,一下子就发动起来了,党员们领着农民干,有机毛豆当年实现丰产!”

    “作为一名种田的党员,我很想把农村党员调动起来,带领更多农民‘抱团’致富。”陈光晃多次到县委组织部借党员电教片,组织合作社的党员和农民群众观看,既学习党的知识,又从中获取致富“真经”。短短4年,红光合作社在白良、三兴、双桥、罗城4个乡镇建立种植基地1460余亩,开车转一圈都要大半天。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有许多是半死不活、陷入瘫痪的。陈光晃认为,农民合作社做不大,首要问题是土地流转困难。“但我觉得轻而易举。”陈光晃卖关子说。

    许多农民把土地看得比“命根子”还重,宁愿闲置也不愿流转给别人种。怎么办呢?陈光晃悟出了几点经验:一是农民看租地老板的经济实力,能不能按时兑现田租;二是土地流转后不改变田界和土地使用性质;三是农田的土壤肥力不降,不能把良田流转成了荒田。

    红光合作社的基地,一年四季没有闲田,油菜、水稻、毛豆、玉米、芦笋、茭白、红花草……这茬刚收那茬又下地。就连当地种田的“老把式”都称赞:陈光晃种田种得好!

    红光合作社带给群众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岐里村农民朱冬生说:“去年我种了3亩多田,全年的卖粮收入仅2000多元。今年我加入合作社后,管理着110多亩田,每个月1800元工资,年底还可以分红。”该社每年会留出部分利润为村里修渠修路,做公益事业;陈光晃个人还捐助了11名贫困学生,逢年过节走访贫困户、老党员。

    在岐里村,一幢砖瓦结构的民房前,竖着两根旗杆,挂着一面国旗、一面党旗,迎风飘扬。陈光晃说,自2011年6月合作社成立党小组起,这里就竖起了党旗和国旗,让乡亲们都知道这里有个党小组。今年5月,红光合作社党员由4名增至9名,获准成立党支部。今年,该合作社还培养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作者:邹海斌)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